第(1/3)頁 劉諭想要做官,但是柳隱的一句話,直接讓劉諭瞬間崩潰。 “將軍,如今的大漢有官吏,足足有四萬多人。” “這些人大都是士族子弟,都是舉孝廉出身,將軍想要當(dāng)官,只怕...” 柳隱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劉諭,意思不言而喻。 人家這么多士家子弟都等著當(dāng)官呢?輪也輪不到你啊? 而且蜀漢就這么大的地方,能做官的地方,早就被安排滿了。 劉諭還想當(dāng)縣令,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聽到這個消息,劉諭只覺得受到了暴擊,頓時只覺得心情跌入谷底。 四萬人的官吏,怪不得蜀漢疲敝,光是這四萬人的俸祿,每年又該發(fā)放多少? 即便益州再是天府之國,再富庶,也頂不住十萬大軍加上四萬官吏的損耗啊。 現(xiàn)在想想,諸葛亮扛著這么冗余的官吏集團(tuán),還能湊出錢糧,來發(fā)動這五次北伐,足可以證明諸葛亮內(nèi)政上的成就。 不過有一點(diǎn),劉諭實(shí)在想不明白,詢問道: “咱們益州就這么大的地方,為何要設(shè)置這么多的官吏?” “這樣對咱們大漢又有什么好處呢?” “難道就不怕這么多的官吏,拖垮整個朝廷的財政嗎?” 西漢時期,益州只有八個郡,而東漢時期,益州也不過區(qū)區(qū)十二個郡。 可是到了蜀漢時期,益州直接從十二個郡,上升到了二十四個郡。 郡所的增加,自然意味著大量官吏的增設(shè)。 可是奇怪的是,東漢時期,益州的百姓巔峰時期,可是達(dá)到了七百多萬人口。 到了蜀漢時期,僅僅九十四萬人口。 明明人口減少了七倍,但是郡所卻是增加兩倍,官吏更是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簡直是千古奇談。 如果蜀漢能夠精簡官員,說不定家底也不會如此薄弱,至少能夠在諸葛亮北伐的前幾次,給諸葛亮多送點(diǎn)糧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