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知青躁動的很多,因為他們都想離開這個貧窮又落后的地方,回到城里去。 要是能被推薦上大學,不但能明目張膽的離開這里,還是那種特別光榮的離開。 就是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那也算是榮歸故里。 所以,知道有名額會分配給知青,這些知青一時間都沒有心思干活了。 而村里人想的就比較多了,這些年,那些早一批來下鄉的知青從十幾歲的少年人變成二十幾歲適婚年齡的人,熬的黃花菜都涼了。 很多人熬不住就跟村里的人結了婚。 例如王姝鳳、趙秋梅、寧行知他們。 結了婚也都陸陸續續的有了娃,偏偏這次推薦上大學的名額分配是連這些已經結婚了的知青也可以爭取的。 若是這些結了婚的知青去上大學,重新見識到外面的繁華便利,還愿意回來嗎? 特別是當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之后。 很多村里人就開始擔心,一群老太太就聚在一起討論這事。 “反正我肯定不讓我兒媳婦去上大學,她要是去上了大學不回來了咋辦?那我兒子不就沒媳婦孫子不就沒媽了嗎?” “就是,要是我兒媳上大學,跟哪個大學生看對眼了,我兒子哪里比得過人家大學生,到時候我兒子不得傷心死?” “我女婿我也不讓他去上大學,本來就有點看不上我閨女,這要是去上大學,不是更看不上我閨女了嗎?” 有個婦女就不太贊同她們說的話,反駁道,“我就希望我女婿去上大學,到時候把我閨女跟外孫都接到城里住,到時候她們一家都成城里人了,我女婿還是大學生,說出去都有面子!” 其他人不屑冷笑,“你是真敢想!你也不看看你閨女長的那模樣,跟城里的那些水靈靈的姑娘不能比,你女婿要是真上大學了還能看上你閨女?別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踹了你閨女娶了個城里姑娘!” “我女婿才不是那種人!”婦女憤憤辯解。 “知人知面不知心!” 劉玉芝聽著這些話,下意識的就想到了自己兒媳婦,心里一時有些紛亂。 還沒想明白,就有人問她,“劉婆子,你愿意讓你兒媳婦去上大學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