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景行帝聞言,神色這才好轉(zhuǎn),點了點頭,道:“我與你母后還有些話要說,你且先出去吧。” 劉裕聞言,更無語了。 好家伙,你要不要看看你現(xiàn)在在說什么。 這里是東宮啊!是太子居所! 你讓我走! 行吧,走就走唄,誰讓你是我爹呢。 畢竟接下來的半月,怕是連東宮都出不去了。 劉裕走后,景行帝這才饒有興致地看向呂皇后,問道:“皇后覺得,李長空此子如何?” “大才也,應(yīng)當(dāng)重用之。”呂皇后沉吟少頃,斟酌著道:“只是臣妾聽聞此子在民間,似乎名聲不大好。” “陛下若想重用,只怕還需打磨一番。” “不錯,皇后所言,正和朕之心意。” “只是,朕本以為此子不過策論寫的好,沒想到,在詩詞一道,竟還有此等造詣。” “著實難得也!” 聽聞此言,懷慶公主卻是站了出來,道:“父皇,前些時日,兒臣曾和昭陽去了一趟國子監(jiān),恰好遇到李長空在吟誦詩篇。” 在大乾,不論皇子公主,在帝王面前,統(tǒng)一自稱為兒臣。 “兒臣以為,那一篇詩文,只怕不遜色于父皇今日所聞。” 景行帝聞言,卻是來了興致,詢問道:“當(dāng)真?今日李長空所吟詩篇,可不一般,否則父皇也不會命鄭英傳閱三軍。” “父皇,今日李長空所吟之詩,兒臣不曾聽全。但...兒臣以為,當(dāng)日國子監(jiān)那一首詩詞,只怕還要更勝一籌。” 景行帝聞言,是真的驚住了。 李長空今日作的這首詩,無論是從寫景還是立意,都是上上之選。 尤其是最后一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更是畫龍點睛之筆。 說句實在話,景行帝已有近十年不曾聽見過如此詩篇。 可現(xiàn)在,懷慶卻在沒有聽完整首詩的情況下就敢斷言李長空當(dāng)日在國子監(jiān)吟誦的詩詞要更勝一籌。 那...當(dāng)日在國子監(jiān)的那首詩詞,究竟該是何等驚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