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裕一聽這話,心里就有些打斗。 說實話,從小到大,父皇的各種考校,他就沒合格過。 剛想拒絕,便聽見身后傳來一聲輕咳。 轉身看去,卻見是李長空正靜靜地看著他。 眼眸中沒有鼓舞,沒有加油,只是這么靜靜地看著他。 但不知為何,在李長空這種眼神的注視下,劉裕竟漸漸安下心來。 在東宮待了這么多年,間諜殺玩了這么多局,狗屁文章讀了這么多篇,為的不就是今日嗎? 拼了! 大不了,就是一頓責罰而已。母后已然到場,父皇就算當真要罰,又能重得到哪里去? 劉裕向來不是個缺膽氣的人,思慮過后,整個人便豁然開朗起來。 不再跪伏在地,如同瑟縮的鵪鶉,反而是直起身子,目光明亮,直視著景行帝。 回憶著腦海中有關這篇文章的信息,朗聲道:“父皇,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官員失去人民信任,是因為貪利;如今失去人民信任,是因為爭名。萬一有官員因為貪利而失去信任,我們就用利益去厚待他,有官員因為爭名而失去信任,就再用美好的名聲去贊美他,這樣官員們就能夠既得公義,又得人心,天下就治理好了。” 劉裕這一番話說出來,景行帝當即便呆愣在原地,頗有些...不敢置信。 甚至產生了某種懷疑:這廝當真是朕的兒子? 莫不是誰假扮的吧? 當然,詫異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難以言喻的欣慰。 多少年了啊? 自太子記事起,到如今,怎么著也該有個十幾年了。 這十幾年里,他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劉裕成才。 現在...不說是成了才,但至少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多少讓他有了盼頭。 真是...不容易啊! 不過知子莫若父,景行帝深知,能夠翻譯這句話,只怕已經是太子的極限了。 當下便要開口,揭過此事。 誰承想,劉裕的聲音卻再度響起。 “這句話來自大楚名家王庭軒的《治世論》,意在教導大楚君王如何治理天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