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胡彥講著講著,李長空也有些犯瞌睡了。 著實不能怪他,因為他發現,胡彥講的東西,著實有些乏善可陳,讓他提不起興趣。 其實也不能怪胡彥,畢竟這是給蔭生講課。 面對這樣的一群勛貴子弟,你講什么?圣人文章?還是仁義禮智? 莫要開玩笑了,本就沒人聽,若是再講些晦澀難懂的文章,怕是這群蔭生能直接摔門而去。 那不講圣人文章,能講些啥? 自然便是戰爭! 作為勛貴子弟,若是國家出了事,與人打仗,大抵是要上戰場與人搏命的。 對于戰爭,想來是感興趣的。 但…新的問題出現了。 他不會講啊! 他胡彥不過是一介儒生,皓首窮經了大半輩子,若是讓他講什么圣人文章,仁義禮智信,自然是能侃侃而談,滔滔不絕。 但…講戰爭,講兵法,講韜略,便著實有些乏善可陳了。 他一個連邊疆都從未去過的儒生,如何講得好兵法韜略? 所以這兵法韜略自然也是不能講的,那講什么? 一個答案呼之欲出! 邊塞詩! 戰爭他是不會講,也不曾見過。 但寫詩他會啊!就算不會邊塞詩也不打緊,講別人的還不行嗎? 所以胡彥便講了起來,大談特談邊塞詩。 用平日里講圣人文章的那一套,套到邊塞詩上。 侃侃而談邊疆戰士如何英勇,敵寇如何不堪一擊,我大乾實乃圣朝,終有一日,要以王者之師,打得四方臣服。 然而在李長空看來,這些不過都是空想。 不曾見過真正的戰爭,又如何能體會得了邊塞詩的真意? 戰爭不僅是戰士們的英勇奮戰,更是對人民百姓的折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