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根據作詩環節比賽規則,這一環節總共分為三個回合。 在不要求格律平仄的情況下,兩名選手各有半小時的時間,現場即興創作三首詩。 分別為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八句。 創作時間則對應為5分鐘,10分鐘,15分鐘。 而雖說是臨時創作,但畢竟‘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在這么短的比賽時間內,除非李白再生,否則就算杜甫上場,也很可能憋不出幾個字來。 所以歷年來該環節的參賽選手,其實皆有腹稿。 詩詞大會也并未擬定題目,而是邀請嘉賓,從抽獎箱中抽取古代詩詞的高頻字。 比如第一首五言四句,領導就抽中了一個「酒」字。 這意味著,參賽的兩人所創作的五言詩中,必須要含有「酒」這個字。 另一名身穿旗袍的禮儀小姐,向觀眾與攝像機展示了下卡片。 江知非則在此時,被小雨帶到左前方,早已布置好的寬大書案前。 犀皮漆包裹的棕紅色案臺上,擺放著古色古香的筆墨紙硯。 即便江知非對文玩了解的不多,但也能判斷出,桌上擺的這些并非便宜貨。 與此同時,江知非的比賽對手,有才女詩人之稱的甄申申,也站到了對面的書案前。 女主持手拿話筒,站在兩人中間,慷慨激昂地說: “下面我宣布,倒計時五分鐘,第一回合正式開始!” 也許由于時間緊迫,亦或甄申申恰好押中了題目。 在女主持宣布開始那一剎,她便拿起毛筆,迅速地在紙面上,寫下了一首五言小詩: 「梧桐鎖深院,秋意滿堂前 醉酒飲宮闕,不知今何年」 當甄申申寫完最后一個字時,時間才過去不到一分鐘。 而她寫詩的過程,則被實時投映在大屏幕上。 啪啪啪的鼓掌聲,在體育館內響了起來。 倒不是說甄申申這詩寫的有多好。 觀眾們只是單純表示鼓勵一下。 有專門負責謄抄的工作人員,將甄申申寫好的詩,遞給觀禮臺上的11位評委。 其實在甄申申寫詩之時,他們便能看的一清二楚。 此時再看一遍,無非也就走個形勢。 依照往年慣例,作詩環節最后都會以2:1結束,從無例外。 至于誰能得那個2,影響因素就非常之多。 姜絳接過謄寫完的小詩,伸手扶了扶老花鏡,好奇地望向大屏幕。 計時器上的紅色數字,已經變為03:38。 距離第一回合結束,只剩下不到四分鐘。 可江知非此刻,卻依舊站在案臺前構思,絲毫沒有動筆的意思。 青花旗袍打扮的路朝雨,作為禮儀小姐,此時正站在案臺邊上,替江知非素手磨墨。 漆黑的墨錠,襯著小雨潔白如玉的纖纖十指,宛若一幅動態的仕女圖。 路朝雨見老江在微笑盯著自己,礙于比賽規則,兩人并不能用言語交流。 她只好風情萬種地白了江知非一眼,用眼神暗示他,麻溜兒地抓緊時間寫詩。 當計時器的數字,剛好變為03:00時。 江知非收回欣賞美人的眼神,取下掛在筆架上的狼毫毛筆,伏案落筆了起來。 很快,一行具有顏體風骨的楷書,便浮現在紙面之上: 「我有一壺酒」 當在場觀眾們看到這五個字時,很多人不禁噓聲了起來。 眾所周知,在五分鐘內寫出一首精品五言詩,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此外,詩詞大會對于現場作詩,并不限制格律平仄對仗等等苛刻的條件。 可這并不代表,參賽者可以糊弄啊! 至少在明面上,你得寫出一首,起碼看著像詩的東西。 寫大白話算怎么個回事。 咋不更直接點,寫‘我有一瓶二鍋頭’。 真是白瞎了這么好看的楷書。 這些想法,既是大部分觀眾所想,也是在座中幾位評委們的看法。 有四五個評委已經轉過頭去,不愿再看向大屏幕, 他們似乎已經預料到,江知非最好的情況,無非寫出一首打油詩。 姜絳卻仍饒有興致地盯著大屏幕。 正彎腰研墨,盡顯s身材的小雨,也同樣將目光落在宣紙紙面上。 很快,第二行的五個字,便被江知非一蹴而就地寫完: 「足以慰風塵」 此句一出,場間頓時變得竊竊私語起來。 雖然江知非第一句寫的非常直白。 但與這一句結合著來看,便令人油然而生出,一種灑脫的意境。 剛才轉過頭去的幾位評委,見狀也紛紛看向大屏幕。 在萬眾期待之下,江知非一氣呵成,行云流水般寫完最后兩句: 「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在座評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