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恍然而過。 來到牛津大學后,李牧適應的很快,也沒有遇上過什么問題。 但他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飲食。 在來之前,他就已經聽過了種種關于英國美食荒漠的傳聞,來到這里后,他才感受到了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有一句話說的好:能忍受英國的冬天和英國飲食的人,就什么都能忍受。 所幸的是,到這里已經大半年的云容裳倒是已經摸索清楚,在附近發現了一家非常不錯的中餐廳。 這家中餐廳的老板是華國人,做出來的華國菜也都十分的正宗。 當然,李牧也不可能天天都跑到這家中餐廳去吃,于是乎,幾乎每天都少不了的吐司,充斥了他的味蕾,也只有炸魚薯條能夠讓他感覺到稍微有些好吃——但是這種高熱量的油炸食物,好吃都屬于正常。 最后沒有了辦法,他只能自己買一個小電磁爐,偶爾自己下面吃,放一些調料什么的,吃起來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更何況,在英國這邊也能買到老干媽呢。 哪怕是清湯面,多放一些老干媽都能變好吃。 解決了吃的問題,才有心思開始工作。 當然他也沒有什么太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只是繼續完善著關于那一個新基本力的相關理論。 這個新的基本力存在于宇宙的諸多現象之中,包括物理學當前許多仍未解決的問題,李牧發現在導入這個新基本力之后,這些未解決的物理問題,都得到了完美的理論解釋。 “只不過,關于這個新基本力的來源……” 這是唯一仍待解決的問題。 就像是引力一樣。 相對論學者們表明引力的來源是時空的彎曲,而量子力學學者們則堅持引力的傳導必然來自于引力子。 前者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證明了,包括但不限于著名的引力透鏡現象、引力波、黑洞等等。 但關于后者,到目前為止都無法證明引力子是否真實存在,但這又是很關鍵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到了引力的微觀傳導方式,就像是其他相互作用力一樣,搞明白其微觀上是如何傳導的,是最關鍵的問題。 只不過關于這個新基本力的來源…… 李牧只能感覺到神秘。 …… 時間悄然過去。 3月30日。 對于地球來說,這可能只是很平常的一天,也完全不特殊的一天。 但對于整個物理學界來說,或許還包括了半個數學界,各種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們在今天的平均移動速度遠遠超過了平時——因為他們都離開了大學或者是研究所,坐上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前往了日內瓦。 而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后天那場舉世矚目的報告會。 李牧那篇論文的發布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其中關于w玻色子質量的預測問題,在這三個月以來,一直都是物理學家們爭吵不斷的核心之一。 而他在論文中提出的zcs(3985)中性伴隨態粒子,哪怕已經被華國高能物理所正式發現,并且已然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都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畢竟這個中性伴隨態粒子在過去都已經被各種模型所預測到了,屬于計劃之內的發現。 但是w玻色子質量的問題,那就是預料之外了。 所以每一個物理學家,都想知道,李牧將會在報告會上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 cern,全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其位于瑞士日內瓦西部接壤法國的邊境。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研究所,這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跨越了瑞士和法國兩個國家。 而科研需要的是錢,所以把這里稱之為一個巨大的銷金窟,或許也挺適合。 光是為了維持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他們就要花費每年上億的成本,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花費,就能夠達到其他任何研究所羨慕的程度。 當然,對于物理學界,特別是粒子物理學界來說,大型強子對撞機,也算是讓他們都為之驕傲的標志。 畢竟全世界大概也就只有他們這種純粹理論方向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產出的投資,始終能夠讓各個國家投入那么龐大的資源來支持。 因為,他們研究的就是這個宇宙的真理。 當然尋找真理的路上,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曲折。 物理學是一個講究打臉的科學,就像是物理史,也堪稱一本打臉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