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在二級文明階段,陳岳就已經證實了旗艦級戰艦在戰場之中的巨大作用。 可以說,相同技術指標下,相同的環境、相同的戰術操作水平,相同的數量之下,一支有彗星級戰艦存在的艦隊,與一支沒有彗星級戰艦存在的艦隊,其戰斗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二級文明時代,彗星級戰艦如此,如今,三級文明時代,矮行星級戰艦同樣如此。 同時,有了這眾多的全新技術,建造真正具備實戰意義,而不是單純臃腫的大,卻沒有絲毫用處,只能成為活靶子的矮行星級戰艦的時機,已經真正成熟。 奧多提供的信息顯示,南星文明與藍月文明艦隊之中,也存在這種旗艦級的飛船。南星文明有八艘,分別為八大艦隊之旗艦。藍月文明已確認的旗艦有六艘,懷疑第七艘已經建造完成,但并沒有過硬的證據。 他們的旗艦可能叫別的名字,級別劃分也必定與人類文明不同。但陳岳知道,它們在艦隊之中的作用,與自己的矮行星級戰艦是一樣的。 在陳岳的規劃之中,這艘尚未建造出來的矮行星級戰艦,將擁有驚人的,前所未有的高達650米的長度,寬度則達到400米左右,厚度,或者說高度,有150米。 它的總噸位將達到驚人的50萬噸左右。這還是在去除了所有維生設備與維生物資,采取了能量護罩技術,大量削減了裝甲質量之后的噸位。 對于這艘前所未有的矮行星級戰艦,在設計過程之中,奧多以南星文明的旗艦級戰艦為藍本,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參考。墨卓則以一名軍事指揮官的身份,為它提出了大量的性能指標要求。 最終,陳岳綜合統籌考慮,再添加上自己的需求,完成了它的設計圖紙,確認了它的技術細節。 這一切完成之后,陳岳沒有絲毫停頓,立刻開始了實際建造。 之前用于建造彗星級戰艦的飛船工廠被陳岳改裝升級了一番,擴大了規模,承擔起了建造任務。 這一次建造,仍舊采取了以往那種一邊科研攻關,一邊建造的模式。因為這艘旗艦級飛船太大了,所要承擔的責任太重,地位太過重要,相應的對于性能指標的要求也極高。 其中一些性能,陳岳現在所制造的產品還達不到,也就只能先造那些可以造的,剩下的不能造的就在科研機構抓緊攻關,爭取不拖慢整體建造進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