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掌握了氦3聚變之后,真正的恒星際遠航將成為可能。之前的氘氚聚變雖然也有能力供應恒星際遠航所需,但最多也就是試驗性質的,譬如通過繁瑣麻煩的手段,送一顆探測器過去之類。 掌握了氦3聚變之后,便有可能做到將一整支艦隊投放到另一個距離不算遠的恒星系之中,從而展開初級的恒星際戰爭。 附庸于南星文明的二級高級文明們,便正是因此才有了相互交戰的能力。否則,連艦隊投送都做不到,雙方根本沒法大規模接觸,那還打個什么勁。 當然,要如同南星文明那樣,跨越幾十光年距離,與另一個三級文明展開真正的大規模恒星際戰爭,只掌握氦3聚變就不夠了,還得有其余的技術才行。 氦3通常在無大氣層或者大氣極其稀薄、磁場不能太強并離恒星較近的天體中相對分布較多,這是因為恒星風中的氕核與氘核聚變生成的氦3容易被拋射到行星表面土層上。 以這種標準來看待的話,月球、水星這兩顆星球上氦3儲量會很多。不過木星氣體之中也不是沒有。 木星氣體之中也含有極少量的氦3,很少很少。但沒關系,木星足夠大,氣體足夠多,多造幾架木星飛機去過濾就是了,不成問題。 此刻,陳岳便做到了令單位質量氦3聚變產出能量,與此刻已經成熟的氘氚聚變持平的地步。 但此刻氘氚聚變的潛力已經耗盡,無法再提升。氦3聚變卻還有較大的提升潛力。 做到這一步,意味著上游產業鏈高達千萬個大大小小的技術突破。小到一枚螺絲釘的抗輻射性,大到整個反應堆的穩定性,到處都是需要突破的技術。就連陳岳,有了三眼族科學家的幫助,也耗費了這好幾十年時間才算成功。 除了這兩項技術之外,合金技術、裝甲技術,以及同樣極為重要的離子推進技術、電磁炮技術等等,陳岳也出現了長足的進步。 此刻,陳岳已經能做到令離子噴流的射速高達上千公里每秒,對于工質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 現階段,陳岳雖然還無法造出與莫索提文明戰艦比肩的戰艦,但他也還是開啟了飛船升級換代的任務。 因為有許多工程和技術上的問題,除非實際建造,否則再怎么模擬都發現不了。飛船的升級換代也是需要小步快跑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