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全新的芯片工廠占地面積達到了3.6平方公里,內部則被劃分為上百個區域,涵蓋了芯片制造之中的每一個流程。 工廠的建造用去了一年的時間。之后,便是長達兩年的測試與調整。陳岳仔細檢查自己制造工藝的每一步,尋找著現實應用之中的每一個錯誤和疏漏,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技術實現方案,甚至于有兩次,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過于重大,不解決的話會影響到最終生產效率與良率的緣故,陳岳還不得不忍痛將這座龐大的工廠拆毀了高達三分之一,然后用調整之后的全新的設備來填補。 這很耽誤時間,也很麻煩。但這個過程卻是必要的。 它既是調整,同時也是一些學習研究并提高的過程。并且是其余研究手段無法替代的過程。畢竟有太多的隱藏的問題,在實驗環境之下根本不會暴露。只有在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之中才能暴露出來。 如此,從實驗室之中掌握開始算起,陳岳耗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才迎來了這家工廠的正式投產。 采取2納米工藝生產出來的先進芯片源源不斷的流出,首先被替換的是那些大型工廠使用的計算設備。 哪怕最終投產之前,陳岳進行了數不清的檢查與調整,在這一年的大規模實際使用之中,卻仍舊有數不清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工業化的生產就是這樣。對此,陳岳絲毫沒有感到意外。 有了問題,調整改進就是了。哪一種穩定的產品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沒個幾萬十幾萬次的微調和大改,產品能穩定下來? 陳岳絲毫沒有感到不耐煩,而是立刻投入到了對產品的改進之中。等到它大致穩定之后,陳岳開始為那些大型研究中心的超算進行更新迭代。 這些超算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甚至可以說,除了陳岳自己,就數這些超算最重要了。沒有一定的把握,陳岳根本不敢隨便動它們。 在這些超算之上又進行了長達兩年時間的驗證,又微調了數千項參數,陳岳感覺,這一條2納米芯片生產線終于成熟,終于穩定。 這便意味著,自己又一次搬家的時刻要到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