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龐大的能源輸入到了基地之中,支撐著各個設備開始運轉。 在望遠鏡設備啟動之后只半個小時,第一次撞擊被陳岳觀測到了。 那迷人的淡藍色光輝被光電倍增器放大,其所有數據都被自動分析了出來。 通過能級和方向,陳岳判斷出了它的來源。 是太陽。 一顆來自數億公里之外的太陽的中微子,跨過漫長的距離,穿透厚重的冰層,撞擊到了超純水粒子之上,被陳岳觀測到了。 太陽由核聚變驅動。因為它太過巨大,內部密度又太高,產生自它內部的光子,平均需要約1500萬年時間才能從內部到達表面并釋放出去。 這意味著,陳岳此刻看到的太陽光,早在1500萬年前就已經從它內部誕生。只是此刻才剛剛釋放出來而已。 但中微子不同。 中微子穿透力太強,一旦產生立刻便可以穿透太陽離開。 于是,這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便起到了揭示太陽內部結構與演化過程的作用。通過對它的研究,陳岳將可以窺視到太陽內部的奧秘。 不久之后,第二次撞擊事件發生。 陳岳研究分析了一下,便確認這一次的撞擊事件,其中微子來源是自己建造在距此600多公里的2號核電站。 核裂變反應也是會釋放中微子的。 不過自己造的核電站當然是沒有觀測與分析價值的。陳岳稍微改動了一下數據,便直接將自己的核電站屏蔽掉。 從此刻開始,所有來自核電站的中微子,哪怕發生了撞擊事件,陳岳也不會理會。 得益于這臺中微子望遠鏡的超強性能,在短時間內陳岳便觀測到了多起撞擊事件。 其中較為引起陳岳注意的,是一顆來自木星內部的中微子撞擊事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