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也難怪,圈子就那么大,有點才華的導演都迫不及待地想出頭。 風頭正勁,并且唯才是舉的表現怕是吸引了不少人。 就一個文木野作為標桿立在那,就足以那幫年輕導演前赴后繼了。 更不要如今在嘉行年輕導演早已成了一股潮流,文木野85年的,辛爽81年的,郭凡80年的,認真算起來,大鵬,陳思成這些也都是八零左右。 “這小子我感覺行,能寫出這片子,寧愿只用一百萬加上全員素人拍,說明有這個信心和沖勁,這片子就讓他來導吧。”本山大叔拍板道。 這下在場的人都愣住了,原以為本山大叔會親自指導呢。 本山大叔注意到大家伙的反應,笑道:“都看著我干嘛,人家孩子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本子,我能說搶給搶了?再說我都這么大歲數了,哪有那精力執導,最多是幫襯幫襯,還得給人年輕人成長的機會,這一點嘉行就做得太好了?!? 最后一句本山大叔是由衷感慨的,用的都不是很好,而是太好。 他當年上春晚,就受夠了論資排輩的苦,后來能上還是因為內容足夠搶眼和優秀,就那還一直等到九零年代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進了千禧年才成就了小品之王。 而且越是從蠻荒時代走過來的,越清楚現在的年輕人不好上位。 因為關鍵位置都被以前的人給把控了,大家更愿意把錢投資給馮曉剛、張藝某、陳凱哥這些大導,或者是成功過的導演。 沒有證明過自己的很難得到機會,更不要年輕人,一沒有人脈,二沒有履歷。 大部分都要在劇組苦熬,混跡幾十年,媳婦熬成婆,憑借著人脈才有可能獲得執導的機會。 就那制片人、投資人、主演等等都有可能來指手畫腳,若是改編名家的作品,那更是容易受到掣肘,最后出來的成品反而與自己無關,失敗的也是稀里糊涂。 但市場不會再給第二次機會,從而落寞下去,成為娛樂圈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之一。 可徐三石算是幸運的,自己的本子被本山大叔看中,又被人家指為導演。 先不說嘉行這邊從投資到宣發再到排片,只要實力允許,都滿足需求,就說有本山大叔和范圍老師這對黃金搭檔坐鎮,這片子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是要看能成功到什么程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