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照您給出的條件,我想沒有幾家會拒絕,包括哪些個人選手。” 苗玉晴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她相信只要有志于娛樂圈的人,沒有人能無視嘉行的橄欖枝,“個人選拔賽道,我建議走原先好聲音團隊的路線,這樣才能覆蓋到足夠的人群。” 眾人不由點點頭,認為苗玉晴這個方案不錯。 好聲音這個選秀綜藝的成功,圈內人都看得到。 他們遍布全國的海選賽道,才是最恐怖的,跟犁地似的。 一圈下來,有點音樂才華的人才基本都能挖掘出來。 “這點你想岔了,我們和好聲音的受眾不同,并且選手也不同。” 徐嘉擺擺手,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你想過沒有,好聲音只講究聲音,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但我們這次選秀,首先性別上就限制為男性,以成團為目標的話,那些年紀過大的就更不行了。” “還有顏值上的限制,不說多賞心悅目,起碼不能讓人看著反胃吧。” 他對標的其實就是前世愛奇藝出品的《偶像練習生》。 這個項目起初不被看好,丟在網綜里任其自生自滅,宣傳資源給得都不多。 誰也沒想到,會成為一八年夏天的爆款。 更沒人能想到的是,本以為已經過氣的男團道路,居然又開發出了新的玩法。 那個吸金能力,直接把先前培養藝人的思路,給按在地上錘。 以前經紀公司培養藝人,影視歌起碼得有一個立住腳。 也就是俗稱的業務能力。 就看歸國四子,回來后也是盡心盡力地拍電影,拍電視劇,錄歌,錄綜藝。 后來這檔綜藝推翻了大伙的認知。 原來三個月培訓一把,有了熱度和流量后,就能噶一波韭菜。 你說培養不出來? 找一百個人上節目,給我養蠱,怎么也得出來幾個吧? 有這幾個就夠用了,其他人連錢都不用花,直接每月保底公司雪藏進公司。 要么掏違約金,要么就永不見天日。 真算下來,兩頭都能賺。 這個潘多拉的魔盒,與其由其他公司打開。 倒不如由徐嘉親手開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