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姜老對上滿頭華發的唐院長,愧色難掩。 在京市,要論真正的茶藝正統,自然是茶學協會的院長才是算官方茶藝的巔峰。 而姜老,不過是以家族幾代對于文墨雅跡的傳承,祖上“文官清流”的流傳能耐而托大。 得了京市不少喜愛舞文弄墨的專家教授們青睞而已。 唐院長說完,又掃了一眼茶湯被吹散浮沫的姜琪,走近觀察起茶湯色澤。 雖浮沫被吹散,但茶色需品,也能看出點茶人的技藝。 “姜小姐這盞茶就算沒有那陣風,咬盞的程度也不夠。” “姜老既然是內行人,應該很清楚你孫女兒這技術,遠及不上秦音。 但卻為了想讓姜琪獲勝,公然以質疑正統茶技入手,想將她壓下去。” “就你這操作,也配自詡文雅清流世家的老家主?” 唐院長的專業分析,讓姜老更是老臉丟盡。 來茶宴的其他人眼光自然不夠姜老與唐院長更老道,更何況是專研宋代的茶技。 更多看到的是兩人展現在外的茶技和動作。 對茶品本身的分毫高低差距。 他們并不能看出來。 此刻聽唐院長分析完,眾人看向姜老和姜琪的目光也不自覺微妙起來。 這樣眾目睽睽之下故意打壓秦音。 已經關乎姜家的人品問題了。 簡直清流已不再清流! 唐院長為了讓更多人看出好與更好的區別,繼續開口,向眾人科普: “姜小姐的步驟都沒問題,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但湯花不及秦音的勻細,這是傳統點茶法必然的弊端。 而秦音的茶湯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是因為‘七湯點茶法’能搗拂的節奏與七次注水能讓茶沫更勻細!” “剛才那陣風其實并沒有只吹到了姜小姐的茶盞,而是同時吹到了兩盞茶。 只是姜小姐的茶沫突然散開吸引了眾人的視線,岔開了大家的目光而已。” 這一通解釋,讓大家恍然大悟。 而此刻再看向秦音的茶盞時,卻見她的茶湯依舊雪白,“咬盞”到現在都沒散掉! 直播間的網友們直呼牛逼。 「嘖嘖,秦音點茶確實更厲害,那么久了也不見“咬盞”的茶沫散掉,這就是實力!」 「姜家自詡清流世家,想不到居然為了贏,偏心自己的孫女而廢了風骨,真是叫人不齒!」 「這個姜琪不是清流世家的千金嗎?為什么非要跟秦音斗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