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彥弘回想了一下,在當時交流面談的過程中,自己其實是主動權基本喪失的。 因為起初他的核心計劃其實是招募人才和打探dreamnet的技術細節。 而孟繁岐一上車,就很痛快地把dreamnet論文給了自己一版。 這件事情直接打亂了他的節奏,之后的每一步,又都在加劇這個過程。 搬出和阿里克斯以及辛頓的交流細節婉拒招聘,聊到ai模型的路線問題,引誘自己提出技術合作。 然后突然猛地就掏出一個如此驚世駭俗的算法,仿佛此行本來根本沒打算提一樣。 “仔細回想一下,怎么感覺有點像是魔術的手法。先轉移你的注意力,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然后再趁其不備,出擊騙到你。” 在余愷為首的幾位技術人員強烈的質疑聲之下,李彥弘不由得不產生這樣的想法。 畢竟當時孟繁岐給出的只有一些實驗結果,沒有任何其他的情報。 如果情況真的如余愷所說,性能的提升來自于dreamnet技術的下游應用,而檢測速度實際上未能提升的話,其實也算是很大的突破了。 只能沒有到值得他這個公司ceo直接介入的地步罷了。 不過“仿佛此行本來根本沒打算提一樣”這種感覺確實算不上冤枉孟繁岐,他原本的確打算用這個算法直接和谷歌交涉。 但在李彥弘提出技術合作之后,孟繁岐略一思索,還是認為和白度先合作一次對自己來說非常有利。 首先,白度遠比谷歌缺ai技術,更有危機感。李彥弘也是親自出馬來和自己談,相同的技術,在白度能要到的價格更高。 其次,距離谷歌給自己意向書,才小幾個月的時間,自己就能夠和白度有這樣的創舉和技術合作的話。能夠極大地提升自己的議價權和談判空間。 要知道,大點的公司內部也是派系林立,資源這種東西都是要靠搶的。 自己沒點歷史成績,沒點外部的關系,人生地不熟的到了硅谷,真要是計算資源上緊缺,那多耽誤事。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還是看上了華國政府資源這一塊。 檢測技術是現階段政府機構潛在用途最廣的ai技術,不僅數以億記的攝像頭可以用檢測算法智能標注監控的重點時段,還是安全性更上幾層樓的高精度實時人臉檢測,都是非常龐大的市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