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龍道』祖庭。 元皇山。 幽谷疊嶂,草木繁盛,將整座山巒映襯得愈發造化神秀。 這里原本并不叫元皇山。 只是隨著方龍野先前整合道派,選定了這座位于人煙之地西北處的青翠山脈,作為元龍道的祖庭。山名自然也有了改變。 不到十年的時光,元皇山這個山名,隨著元龍道的大興,而聞名于世。 已沒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座山巒先前的名諱。 元皇山頂,宮殿樓臺,連綿四十余里,恢宏奪目。 主殿后院,一座寶閣矗立。 庭院澄潔明凈。 孤松叢竹,滿地蘚花,三五白鶴飛舞。一副仙家勝景。 誰能想到這等仙家氣象,卻是一只妖怪造就的呢? 寶閣內,三面墻壁,盡是壁畫。 正中是元龍開天圖,左邊是元龍創生像,右邊是元龍凌霄景。 要騙人,先騙己。哪怕是方龍野化身所居之地,也盡是本尊編造的元龍君傳說中的各類場景圖畫。 這三副圖,正對應他的三重元神法相變化。幾乎在元龍道的各類建筑中都有展現。 蓮燈垂光,玉鼎留香。 方龍野的化身方憲正襟危坐,正與元龍道的一眾核心弟子講道說法。 本尊與化身心意相通,本尊在萬里外做出選擇的一剎那,化身自然也當即明了。 隨即開始處理后事。 他停下講法,故作一聲長嘆。 一眾弟子各個有所詫異,一名弟子起身行了一禮,道:“老師,何故嘆氣?” 方龍野化身裝模作樣道:“我功德已然圓滿,七日后便要回歸元龍座下。” “老師?!” “老師何出此言?我元龍道混一修行界不過寥寥數年,談何功德圓滿?” “元龍道自然沒有圓滿,但我使命已然完成。” 他伸手指向座前案邊的一枚石質印章,法力運轉,將龍神功全篇刻錄在其上,又打下非元神境不能解開的禁法,設置成三百年自動解開。 “三百年后,有賢人當執此法印明悟玉龍心經,再興我元龍道法。” 隨即,不再理會一眾核心門人的懇求,一揮手,將眾人送出后院,只留下一句:“七日后,可于后山觀摩我成道歸天。” 看似裝神弄鬼,還定下什么三百年預言,除了學習佛道經驗以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在整合元龍道的時候,方龍野對其它那四位成丹修士,或迷魂,或打殺,留下了兩名成丹境修士。 雖然這兩名成丹境都已經被本尊迷魂,甚至在靈魂上打下了禁制。但他可不敢保證如果現在就傳下龍神功這一元神境的功法,兩名成丹境修士會不會因此突破元神境,掙脫控制。 還有一點,他現在整合而來的這些元龍道門徒大多都是原先那些門派的修士,知道的太多。 這樣不好營造傳說,收攏信仰氣運。畢竟歷史只有虛無縹緲,才好在上面提筆作畫。 所以,他這才在回歸本體之前,定下三百年的預言。 等耗死現如今的這一批修士,新生的元龍道門徒,方是他認可的元龍道嫡傳。到那時,自然可以傳授元神境功法。 至于為什么一定要傳授人族元神境功法,純粹是他為了營造一個噱頭,保證元龍道信奉的元龍君不跌落神壇。 免得后人提出質疑:“你這么吊,派座下神官又是下凡扶龍,又是整合修行界的,怎么到頭來連一部元神境的功法都沒傳下來?” 你這個元龍君是不是有問題? 這說的過去嗎?說不過。 反正他可不覺得有金手指存在,三百年后,自己還會是現在的修為。 一部根本入不了他眼的龍神功,三百年后傳授給人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他使了個障眼法,凌空飛起,俯瞰整個元皇山。 只見登山的途徑,蟠而曲折,石梯陡峭。沿途藤綠松青,枝葉蒙翳,云水平階,四下便是懸崖,格外難行。 饒是如此,依舊有許多凡俗一路跋山涉水,來到這里攀登險峰,不辭辛勞,參拜元龍君。 也就是『元龍道』這方集信仰宗教與修行門派于一身的道統建立的時間還是太短,根基不足,聚攏氣運過于緩慢。 不然,憑借他整合的這一門道統就足夠他汲取到不小的氣運,庇佑他成功蛻變蛟龍了~ 看了看天色,晌午剛剛過半。 于是他腳踏青葉法器,向著章國西南之地飛去。 …… 原嘉陵府城,如今元王丁云治下的首府云龍城,已不復先前那般蕭條,而是人煙繁華,恍若盛世光景。 事實上,不僅僅是云龍城恢復了往日的安寧繁盛。 在先前丁云亮明旗幟,正式起兵,以風卷殘云之勢,迅速整合了章國整個西南六府之地,并接二連三的打殘了章國組織的平亂軍后,整個西南之地,就大體恢復了安寧。 而經過兩年多的沉淀治理下,西南六府百姓如今盡是安居樂業,不復先前那般窮困。 今年又隨著丁云稱王建制,整個西南之地的百姓都平添了一份自信與驕傲。而元王府所在的云龍府城所轄居民,更是一個個與有榮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