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合格的衛星,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通訊和通信,這個我拿手。” “接著是遙感探測系統,這個之前研究雷達時也掌握了,我也拿手。” “然后是衛星的變軌功能,主要通過離子推進器實現,這個一樣拿手。” “另外作為一個合格的衛星,少不了裝備點防身的武器,結合太空的環境,使用微小型的激光武器最合適,這個我也拿手。” “這樣全部功能綜合起來,質量可以控制在9到10千克,屬于納衛星級別。” “最后就是想辦法把衛星送上去,火箭這方式有點落伍,還要找發射場地。” “登月無人機的運載量不行,一次又運不了幾只衛星.” 陳易拿出紙筆,寫下一個合格衛星需要技術。 最后計算一下運算衛星進入軌道的需求,心里大概有了一個預案。 “或許,我可以采用離子推進的方式,結合太陽能充電外殼,做成一體化的衛星,讓它自己飄上去.” “沒問題,低速航天。” “低速航天先可以進去軌道,再進行加速,這樣沒有大氣阻力的影響,離子推進器可以輕松加速到繞軌速度!” 星鏈系統,作為太空的衛星網絡。 最核心的肯定就是衛星,其次就是送衛星上天的運載火箭。 不過,這一次,陳易不打算造運載火箭,同時也不使用登月無人機。 他打算把離子推進器和衛星結合,制造一種特殊的衛星,采用低速航天的方式進入軌道。 平時的常識,衛星要想進入太空。 一定要達到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 想要離開星球就必須達到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 但其實,如果有誰學會了縱云梯,左右腳互踩就能飛起來的話。 靠走路的速度,這也能走出太空,離開星球。 一架升空速度0.01m/s的飛行器。 如果持續升空飛行的時間足夠長,一樣也能飛離星球,飛進太空。 而這種離開星球,進入太空的方式,就叫低速航天。 即不需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就能航天進入太空軌道。 只不過,這種航天進入軌道的方式,消耗的能源和燃料會更多,一般沒人會采用。 但對于使用離子推進器+太陽能充電外殼,直接做成一體化衛星的陳易來說。 能源,這就是最不擔心的問題。 低速航天進入軌道方式,反而更加適合。 “不過,低速航天想要進入軌道,還有一個點需要注意。” 陳易理了一遍低速航天的計劃。 很快,找到一個差點兒就漏掉的點。 那就是推進劑。 一切的燃燒發電都離不開燒開水。 一切的航空航天都離不開丟石頭。 航天進入太空的動力來源,本質是根據牛二定律。 通過往外噴射推進劑,獲得一個反推力,從而把航天器送進太空。 這個噴射的推進劑,就是丟的石頭。 而能源,則是把石頭丟出去的能量。 只不過平時的火箭航天,采用燃燒推進的方式,推進劑和能源混在一起了。 火箭攜帶的燃料能量足夠,推進劑肯定也是足夠。 但離子推進器不一樣。 離子推進器的推進劑和能源,是分開的。 能源是電池的電能,是太陽能電池板充的電。 而推進劑,則是電場加速噴出去的氣體。 現在有太陽能充電外殼,能源無憂。 但這個推進劑,就需要考慮夠不夠。 沒有足夠的推進劑,充電得到再多的能量也只能瞎瞪眼,毫無用武之地。 “衛星在大氣層,可以通過吸附外界氣體分子,補充推進劑。” 120千米的卡門線之前,不需要擔心推進劑的問題。 甚至卡門線還遠不到大氣層邊界,衛星在這個高度也能獲得一些微量的推進劑。 這樣,只要在越過卡門線之前,攜帶足夠進入軌道的推進劑就沒問題了.” 陳易攤開紙和筆,開始認真的計算起來。 一般的衛星軌道高度,劃分了三個層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