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陽作為藍星最近的一顆恒星。 它的光和熱就是藍星一切生命的根源。 通過核心的核聚變效應,每秒400萬噸質量,被完全轉換成能量。 以太陽光輻射的方式,撒向廣袤的宇宙空間。 哪怕藍星只能接收到其中的二十億分之一,同時這二十億分之一。 百分之30還會被大氣層反射會宇宙空間,百分之23會被大氣層吸收。 剩余的百分之47才能到達地表。 但即便如此,其照射功率也達到80萬億kw。 每秒照射的能量,等同于500萬噸標準媒燃燒釋放的能量。 平均到每個平方米的功率,達到驚人的1325w至1457w,日均超過9千瓦時。 “日均9千瓦時的太陽能,搭配這種太陽能電池膜百分之84.6的轉化率。” “這樣1平方的面積,一天就能獲得7.6千瓦時的電能。” “如果無人機遠離地表,超越云層,進入5000米高空。” “沒有云彩的遮擋,這1平方米的機身面積轉化的電能,超過9千瓦時應該沒問題。” “高度越高,太陽光的輻射越強,無人機獲得的電能就越多。” “如果離開對流層,進入萬米高空的對流層,1平方米轉化的電能保守估計應該能達到12千瓦時......” 陳易回想起太陽光照射到星球的一些信息參數,拿出紙和筆,寫下日不落無人機的設計要點。 首先,氣動布局要好,這是基礎。 機身重量控制要盡可能的低,這是核心。 最后是機身的表面積要盡可能的大,這是關鍵。 根據這三個要素。 陳易思考一會兒,在圖紙上畫日不落無人機的大概構型。 這是一架長2.4米,機翼最寬處2.2米,包含起落架一起高0.54米。 有著寬大的機翼,延伸出去的垂直水平尾翼,流線型符合氣動布局的機身,整體扁平扁平,類似于一只魔鬼魚的飛行器外形。 確定好無人機的外形。 陳易又根據流體方程,還有上一次試飛得到的數據。 開始完善機身氣動布局的一些參數細節。 比如機翼的角度,機身的弧度,尾翼的垂直角度,水平角度,平衡角度,寬度高度等等。 數個小時之后,機身氣動布局的設計完畢。 陳易大概計算了一下,得出這個機身結構的升力系數和阻力系數。 “理論的升力系數達到了2.38,超音速巡航零升阻力系數低至0.028......”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