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形象點比喻,這就像一塊小鐵片,哪怕加速到超音速,因為體積小結構簡單,鐵皮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要是把鐵片換成鐵皮飛機,因為體積增加,結構更復雜,各個部件承受到應力和空氣阻力不一樣。 一旦超音速,頃刻間就要崩碎。 這一點跟太空重返地面失敗的火箭返回艙,整個返回艙只會崩碎成大大小小的碎片。 但崩碎之后的碎片,不會繼續崩碎更小的碎片一樣。 這就是因為體積和結構不同,高速狀態承受的各種力也不同。 至于熱脹冷縮,共振,顫動等,這也同樣的道理。 陳易的無人機還不到2米大小,常溫的狀態跟超高音速摩擦產生的上千攝氏度高溫,機身的變化都不大。 但要是換成18米的大黑鷹,超高音速飛行時,整個機身會因為高溫,比地面常溫狀態,膨脹超過50厘米。 這些膨脹造成的間隙,機身變形等,不控制好就會導致整個機身在高速狀態之下崩碎。 “小陳,別忙著看機身啊。 看看這臺黑鷹的真正核心,三組合的超燃沖壓發動機。” 看到陳易一直盯著黑鷹的機身結構在研究,張教授走了過來,拉著陳易過去另一邊拆卸下來的超燃沖壓發動機。 “這個有什么好研究的,我不是給了更好的旋轉爆震發動機嗎?” 陳易走過來,看著這被電池擊穿燃燒室側壁,小半塊區域因為燃燒室高溫熔融再凝固,完全報廢的超燃沖壓發動機。 他是對大型的飛行器,沒有設計經驗。 哪怕掌握了氣動布局和引擎制造,飛行器設計等知識,這也需要重新學習一下,重新研究。 但張教授這一群人,一個個都是設計研究幾十年飛行器的大佬。 主導了華國從模仿到超越,從進口到出口的飛行器發展進程。 對各種大小的飛行器和引擎特性差不多了然于心,經驗豐富的不行。 有了他提供的旋轉爆震發動機的技術細則。 哪怕只是小型化的旋轉爆震引擎,相信轉換成大型飛行器使用的超級引擎并不難。 這種情況,還研究超燃沖壓干嘛。 直接上旋轉爆震,一步到位豈不更妙? “旋轉爆震引擎,這是火箭發動機的高級版。 雖然小陳你設計時增加了渦噴結構,做成了渦噴+旋轉爆震的組合發動機。 但在卡門線附近的臨界空域,沒有沖壓性能和超燃沖壓。 引擎的性能、效率、以及適應性,比這黑鷹的三組合超燃引擎還是差了很多。 現在空戰的戰術戰略,正逐步往高空化,超高速化,臨界空間化發展。 缺少超燃沖壓發動機,我們在未來將會很吃虧。” 張教授苦笑著解釋。 “這樣直接上太空戰機,占據更高的空域不就行了。”陳易脫口回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