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胡鐵匠真有才華-《與南宋同行》
第(1/3)頁
這個時候,六名時空走私者哪里知道遠在千里之外,會有一雙陰險的湛藍色的眼睛盯住了自己,而且還對他們打上了壞主意!
他們也沒有想到韃靼人還善于用間諜呢。
當然,由于雙方從沒有斷了商貿活動,出現這樣的事情也不算啥,南北兩方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
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還需要整整兩年的時間!
萬士達還專門檢查了市舶司給他們預備的海船,這是重中之重。
他當時高興地看到,那十幾條都是老海船!
這就好,大宋的造船匠擅長使用釘結、榫鉚結構工藝來造船,對于這樣造出的海船,老海船比新海船更加耐用。
現在這個時期,古代造船技術的三大發明:船尾舵、水密艙、尖底造型及龍骨結構,都已經大量運用到遠洋船舶中。
但是對于那些載重數萬斛的特大海船,也只有廣西欽州地區的紫荊木、烏婪木最為適合,因為木材長數丈、縝理堅密,就算遇到惡風怒濤也不會損壞。
對于尖底龍骨結構,雖然大宋海船早早地應用來破浪而行,但因吃水深不利淺水航行,這個時候,大宋開始喜歡造平底鱽魚船,比如還在左右舷第七和第八板的結合處,各設有一根斷面為半圓的長木,縱向安裝在舷外,其作用是增強船舶隱性,稱為防搖龍骨。
后來西方木船也有這樣的結構,卻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這十幾艘海船就是這個類型的。
萬士達鉆到船艙里,細細檢查,特別是對其中最大的一艘,這是他們自己要坐的。
他看到這艘海船使用了三重板工藝,發現這些多重板結構構造的連接緊密度還可以,完全可以經受住風浪長時間的侵襲。
然后又察看了船板之間的接合是采用混合平接還是搭接方法。
由于船體多重板,船板之間若留下縫隙,船體極易快速腐蝕,這就要求他的檢查工作要細致,過去是官船,現在嘛,是自己的嘍。
海船的船體部位受力狀況不同,所以要認真查看不同部位的木材質量。
一般舷側板、船底板和艙壁板的材料選用上等杉木。
萬士達看到舷側板、船底板和艙壁板,大多以整木裁制的,他又認真測量了船板厚度。
一般三重板嘛,內層厚為80毫米以上,中層約50毫米,外層為45至50毫米,低于這個就是偷工減量了!
他重點查看了船體龍骨是否采用馬尾松做原料,因為馬尾松粗壯耐腐蝕,還好,果然是馬尾松料。
他還看了看海船的肋骨、首柱、舵承座、桅座以及絞車軸等,這些部位一般應該采用樟木,還好,基本不用大修補,只需要換一些小件。
他最后看了看艙壁板與船殼板交界處的肋骨安裝質量,也可以,都是樟木材料。
一般的海船船體前半部的肋骨都裝在壁板之后,船體后半部分的肋骨裝在壁板之前,這樣可以加固艙壁板,提高全船的整體堅固性。
萬士達的檢查讓陪同他的法可提轄汗顏了,真是不信任大宋的造船技術啊,而且還夠專業的了。
萬士達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走了走。
質量還可以吧,能安全的航行,但是又有些遺憾,這不是最大的海船,而且是官船。
這個時期,大宋最大的海船可載千人,最多有12帆,載貨數百噸,舵長數丈,一船如果只載幾百人,積了一年糧食,還能在船上養豬釀酒。
這種巨型海船在當時的世界上遙遙領先,后世的“鄭和寶船”亦是繼承和發揚了這個時期造船的優點。
如果是官船,那就意味著平常不太注重保養,很多地方的表面都破爛不堪了,要命的是有的船艙里都臭哄哄的,他們裝運過大糞嘛!
萬士達責令每一艘的船長都帶著水手開始用清水沖刷,不合格的報告上司換人換船!
不知道這是大宋官家讓爾等聽我們的話嗎?!要不,我們不管你們的國運了!!
這個話嚇人了,船長們都帶著水手開始沖刷清洗。
萬士達還真錯怪人家市舶司的人了,這還是找的品相良好的海船。
尋常官船嘛,一般能浮起來就不錯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临沂市|
襄垣县|
蕉岭县|
梨树县|
抚宁县|
揭东县|
通化县|
东阿县|
赫章县|
富锦市|
田阳县|
伽师县|
石城县|
商洛市|
土默特左旗|
琼结县|
贞丰县|
荥经县|
丽江市|
江津市|
登封市|
花垣县|
南川市|
鹰潭市|
包头市|
同仁县|
社旗县|
永安市|
花莲市|
雷波县|
南康市|
修水县|
左云县|
洞口县|
宿州市|
宝坻区|
武定县|
文水县|
桂东县|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