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宋時期完善了此前科舉的很多弊端,也確立了最佳的考試內容。 其一是糊名制度的確立,就是把考生所填寫的姓名、籍貫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資料信息全部密封,還有專門的謄寫院,使主考官和閱卷官無法得知每張卷子是誰的。 其二是考試時間的最終確立。 唐朝每年一考,國家動用的財力、物力、人力可想而知。 大宋時期定為三年一大比。 這個時間直到滿清的宣統(tǒng)間最后一次科舉,沒有任何改變。一般小說中提到的“大比之年”,就是指這一年有禮部會試,要出狀元了。 其三是文風的轉變。他們將延續(xù)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論之成理的“古文”,所以蘇軾、蘇轍就占了大便宜,因為這兩兄弟最善于議論古今成敗之理。 其四是考試內容和科目的轉變。 宋朝前期的拿手絕活兒還是詩、賦、論,前兩項更是絕活兒中的絕活兒,那是要按照韻書去寫的,一旦出韻,再好的文章也是零分。 但是至大宋起科舉不再考詩、賦而專考經(jīng)義。 大宋到了南宋明期,明確規(guī)定進士考試共分五甲。 比如現(xiàn)在的文天祥那一榜,一共錄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為三甲、四甲、五甲。 從宋理宗時期開始,理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新學、蜀學在科舉中遂完全被排斥。 吳大鵬其實最恨所謂的理學了,他對這些崇尚理學的知識分子也不稀得搭理,但是他沒有想到古人還有這樣賴皮賴臉的,還是一個進士出身。 正七品絕不是戲劇里一個芝麻官的概念。 那家伙,要是外派出去,管一個縣的地盤。 便是現(xiàn)在,他啥也不是。 吳大鵬想打打他的臉。 吳大鵬皮笑肉不笑地說:“如果你能回答我的問題,我就給你引見制造這輛四輪/大驢車的工匠。” “請言之。” “存天理,滅人欲。此言何解?” 吳大鵬心里話,我有一百條辦法來側面攻擊這一條理論,而且還不與你發(fā)生正面沖突。 你們現(xiàn)在都信奉這一句話吧…… 那個小子來了精神,說:“某師從陸象山先生的關門弟子,云齋先生,自認為那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即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然心中有理,為何常人卻不識得?私欲甚多,便被此遮蔽。所以‘‘存天理,滅人欲’方可為義理可存可得!’” 吳大鵬晃乎了一下,媽蛋的,你們說的是人欲,但又偷換成私欲了! 吳大鵬說:“以飲食為例,孰為天理,孰為人欲?” 制造御前軍器法可提轄神采飛揚起來了,還站起來了! 他大聲說:“朱子曾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奢侈,則是人欲也。’” 吳大鵬也大聲說:“以太平車和四輪/大驢車為例,孰為天理,孰為人欲?” 制造御前軍器法可提轄想都沒有想,直接說:“太平車和四輪/大驢車皆為天理,若是鑲金嵌玉以求奢華者,則為人欲!” 哎呀,吳大鵬感覺這小子不太好對付啊…… 最后他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故意生氣地說:“你們?yōu)楹尾话选擞忉屒宄耍∧銈冎恢罆獊y很多思想的!” “理要自己用心悟……” “好吧,你現(xiàn)在自己悟這個四輪/大輪車的結構吧,我不想引見那個大工匠了……我就不信你能悟出彈簧鋼的成分……” “……” 制造御前軍器法可提轄一時大窘,無言以對。 大家都在微笑著看這個年輕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