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霓虹這邊的動畫制作,如果沒有腳本的話,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以從半年到無限期那么長。 好在陰陽師是一個游改動畫,主要的故事線和骨架已經搭好了,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創作,花費的時間不會那么久。 差不多籌備了2個月的時間,京都動畫已經將所有腳本和分鏡都已經籌備完成。 青智源也看過他們寫的分鏡腳本,&nbp;確認沒有多大問題之后才會開始進行制作。 霓虹的很多動畫并不是完全制作完成以后再交付給電視臺的,而是邊做邊播。 一話的制作周期大概在1個月左右。 而播放規律是一周一集,如果是13集的話,全部播放完畢剛好3個月的時間,這種番也被稱呼為季番。 半年番則是26集左右。 制作上,差不多是一個團隊20人的樣子,分成4到5個小組,&nbp;每個小組分別制作一話的內容。 比如說第一組制作1、6、11話。 第二組制作2、7、12話。 以此類推。 然后按照一個星期的差值來進行制作。 這樣制作的好處在于,&nbp;每一話之間相差一周左右,&nbp;恰好能夠趕上播放時間,不會耽誤太久,同時也能給制作留出容錯率。 做一部動畫,一點兒也不亞于制作一款游戲,甚至比做游戲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更多。 游戲主要是用的電子性能來代替時間體驗,可動畫是每一幀都需要人來進行制作才行。 監督決定好游戲的大方向之后,剩下的工作就要由原畫師、人物設定、色彩設計、小物設定、美術監督、上色、攝影監督,音樂、音響監督……共同完成。 京阿尼現在的人手不夠,&nbp;所以有一部分還得外包出去,然后再收回來自己做一些修改。 這種情況下,&nbp;基本上都是由京阿尼這邊制作好分鏡和腳本,然后把控好主題的畫面風格,以及對外包公司的要求列明詳細,再分發出去進行外包制作。 做完之后,再交由京阿尼這邊進行后期的剪輯和整合處理。 …… 雖然是一次大膽而積極的嘗試,&nbp;可也依然暴露了京阿尼現在人員尚未培養起來,還處于初始發展階段的問題。 青智源也沒啥好說的,&nbp;畢竟是自己選的乙方。 就當是花錢給他們打本漲經驗了。 按照京阿尼正常的發展軌跡,&nbp;92年的時候其實已經有獨立制作的能力,到94年的時候開始嶄露頭角,之后逐漸成為新起之秀。 青智源的理念是,不管你是什么天才,總是要有一個成長過程。 但是,不去做肯定就不會有成長。 給京阿尼機會,讓他們來制作陰陽師,也是一種幫助它們快速成長建立自信的過程。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