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鴻臚司集合五百三十一名骨干提前奔赴會稽。
北面,桓石虔率軍驅趕七十多萬頭牲畜返回代州,一時間朝野無不振奮。
歷年以來,就屬于此次北征收獲巨大。
七十多萬頭牲畜,足以覆蓋此次出兵消耗的錢糧。
原本代國還有諸多財貨,都被李儻私自賞賜給北征將士,兵部頗有微詞,上了一道委婉的奏折,參奏李儻,被李躍留中不發。
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躍趁熱打鐵,鼓勵百姓遷徙北海,每戶五百畝牧場或者林場,不論子民庶民還是僮民奴隸,都可以去,子民賜以六等軍功爵官大夫,庶民四等爵不更,僮民一等爵公士,奴隸去了可以轉為庶民。
不過李躍也設置了前提,愿意去的的僮民和奴隸,都會進行背景調查。
鴻臚吏也全天候的宣揚北海之富足,還編了幾句順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牛羊成群擠柵欄,一年到頭有肉吃……
草原的地理環境是南北兩邊水土肥沃,中間缺水成戈壁沙漠。
北海水源充足,周圍都是林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要什么有什么,除了冷一點,其他全是優點。
讓李躍沒想到的是,人數占絕大多數的庶民、僮民不愿去,反而是奴隸和子民極為踴躍。
前后有七百戶子民,兩千一百戶奴隸愿意遷徙北海。
戶部特意為他們準備了馬車和糧草,路上有斥候的接應,還有驍騎軍護送。
兩千九百戶,一萬三千余人,看起來少,其實在漠北已經算得上一個中型部落,在內地也是一個中等縣的規模。
沒辦法,這年頭哪里都缺人。
能去的奴隸都是經過挑選的,大多是并州匈奴和遼東鮮卑,早已完成漢化,全都去了漢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能有這么多人去,已經非常難得了。
加上戍守的將士,鼓勵他們多娶多生,幾十年后人口就會漲上來。
李躍還下令今后國中重刑犯,除了實在罪大惡極之人,以后都流放北海。
“子民是響應父皇號召,奴隸則是為翻身。”不知不覺間,李儉蓄起了胡須,讓他看起來越發穩重,處理政務也得心應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