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郝躍飛似乎失蹤了…… 當然這是余芳夸大其詞的說法,郝躍飛其實是被一個年輕人請走的。 郝俊大致不能從滿腹抱怨的余芳嘴里打聽出年輕人的身份,但腦海中卻有著那么一絲線索。 第二天早上,他就急匆匆地乘車趕往蓮花市區,在公用電話亭中按照余芳給的紙條上的電話號碼打了過去。 接電話的是一個蒼老的聲音,郝俊感覺依稀有些熟悉,只是腦海中一時半會也想不起來,不過,他更多的是關心郝躍飛此刻的狀況,也無暇去追究這些許小事。 很快電話就交到了郝躍飛的手中,聽著對面熟悉的聲音,郝俊懸著的心才漸漸放了下來,急急忙忙問清郝躍飛所在的地點,便飛奔而去。 雖然蓮花市這座海濱小城一年一變,三年一大變,但他還是在縱橫交錯的老城區找到了郝躍飛口中的云林路33號院。 這里始建于70年代,道路相對新城區開闊的馬路來說,狹小很多,不過,年歲一久,道路兩旁的樹木卻都是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即使在艷陽高照的天氣,漫步于其間,還是能夠感受到陣陣綠幽和清新之意。 此時的郝俊無暇去欣賞這座城市在整體拆遷之前保留的這分愜意與舒適,在05年蓮花市開始整體規劃之后,居民住房都開始向外郊搬遷,到了08年底,幾乎就看不到這種70年代留下來的老城區別樣的景致了。 只是在翻來覆去之后,郝俊終于確認眼前這座古樸的三層別墅就是他的目的地。 坐落于林蔭深處的,只能看到房屋一隅的別墅,完完全全用鮮紅的磚塊累積起來,沒有一絲外表上多余的裝飾。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這多少是一種寒磣的表現,畢竟能夠在七十年代就能在市中心擲下一座別墅的家庭卻沒有為別墅修一下邊幅,有些可笑和令人無法領悟。 不過,在郝俊后世的眼光來看,這里綠茵深邃,紅綠相襯,美不勝收,若不是郝俊此刻只是一個身無分文的少年,他不介意擲下豪金,購下這座美麗的別墅,即使舊城區的改造不可阻擋。 給郝俊開門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高個男人,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郝俊就猜測眼前這位就是老媽余芳口中“拐走”老爹郝躍飛的帥小伙,果然不是一般的有資本,絕對是余芳這類中老年父女的殺手。 郝俊不知道怎么去形容這個男人的相貌,用他的話來說,把這個男人扔在電影里面,就是一個典型的正面人物。 阮曉用審視的眼光看著眼前這個穿著“土氣”的少年郎,他識人無數,一雙火眼金睛爐火純青,幾乎沒有走眼的時候,可是,這個少年似乎太過普通,平凡到讓人無法深刻去記憶,即使顧老先生一再贊揚,卻還是無法動搖阮曉對自己眼光的自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