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卻也只有番薯的葉子還是新鮮的。 這主要是因為番薯的生命力極其頑強,隨便一點土壤和水就能生根發芽。 「秉寬,這是何物?」朱佑樘好奇打量著這根玉米。 旁邊一名負責押送貨物,也是曾經出海的將領道:「啟奏陛下,臣等出海到番地,卻見番邦人用此物磨成粉末,并以水兌之,蒸熟了之后食用,并以此作為口糧。出海的眾將士也都食用過,并未有中毒的跡象。」 朱佑樘道:「秉寬,這就是你所說的,海外特有的糧食作物?」 「是。」張周點頭,隨后又看著那名將領道,「詳細說說你的見聞。有關此物的。」 將領道:「出海的將士,在抵達番地時恰好乃夏季,見過其對此作物的采收,一畝地大概能產出一千多斤糧食,這還只是保守估計。以其番民所形容,若是年景好的時候,一畝地或能產近兩千斤糧食,且吃過之后不見餓,將士們長期食用,可頂普通的粟米等。」 李璋笑道:「陛下您聽,一畝地可是兩千斤,這可比粟米等,多太多了啊。」 「有這么多嗎?」 朱佑樘也不由皺眉。 大明糧食產出,其實是按斛來計算的,但在征收稅賦時也會論斤兩。 作為一個勤勉的皇帝,朱佑樘并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的君王,至少他知 道大明的稻米等,一畝地出產絕對不會到五百斤,因為這年頭的土地并沒有化肥,即便是一點農家肥,也無法讓土地變得肥沃和高產。 但這種作物,近乎是可以將土地產出直接升個兩三倍。 這讓朱佑樘聽起來,就覺得些微不靠譜。 張周道:「陛下,實踐出真知,既然已拿回種子,明年開春之后便可播種,在南方等處,今年入秋之后同樣可以試驗播種。臣認為幾年下來,各地的口糧就會增加,也可將其用于北方將士的日常口糧。」 朱佑樘笑道:「秉寬,你這有些操之過急了,朕倒覺得沒那么急。帶回來多少?」 那將領回道:「帶回半船,另外還有其余的作物,也不好形容,因有旨所下,要帶回那邊未曾于大明出現過的作物,所以能帶的,都帶回來了。」 「嗯。」 朱佑樘點頭道,「挺好,挺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