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五十七章 互通有無-《大明第一貢生》


    第(1/3)頁

    大同鎮。

    王守仁作為宣大總督,正在召開有關在貓兒莊和威寧海修建城池的會議。

    貓兒莊修建城池,是一早便決定的事情,而且已在付諸實施,而威寧海造城則完全是因達延汗提出讓大明把東西河套之地賜封給他,大明做出的應對。

    “……王制臺,若是從宣府、大同等處派遣役丁,籌措錢糧,一次要造出兩座城塞,還都是在草原道路運送不便的地方,只怕難以成事。如今正是寒冬,是否該跟朝廷提出,讓朝廷調撥二十萬兩帑幣用以修造城池?”

    大同游擊將軍胡圭以當地人的身份,提出困難。

    一旁的大同總兵官,襄城伯李鄌道:“就算給調個二十萬兩白銀,怕也修不成什么大城,現在貓兒莊的城池就沒法收尾,橫豎不過才二里多遠,除了能駐軍之外,還有什么別的用處?”

    對修造一座城池來說,二十萬兩都不夠用。

    這還單純只是修造了城墻、城樓、城門等防御工事,甚至連役夫都是本地征調,等于說人工不花錢,甚至連口糧什么的都讓力夫自帶。

    即便如此,連一座貓兒莊都修不好,更別說是威寧海。

    王守仁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讓他來跟朝中大臣周旋,尤其還要兼顧民生……從王守仁的角度來說,這題目有點復雜。

    打仗可以靠一腔熱血,可要治理一方之民,光有熱血可不行,處處都要錢,恰恰這是西北所缺少的。

    ……

    ……

    軍事會議結束之后。

    王守仁當即給朱祐樘寫了一份上奏,提到了威寧海修造城池的不方便……

    “……距離大明邊關路遠,且沿途并無休息和補給之處,貓兒莊修城靡費已經甚大,若再考慮威寧海造城,只會令宣大一線的民生凋敝,且偏頭關等關隘還需要派遣更多的人去修繕和加固……”

    一套困難寫下來,王守仁卻并沒有署名。

    他也是意識到,若就這么上奏,皇帝和朝堂上下對自己的信任,只怕也會大打折扣。

    “王制臺,不知卑職可否進內?”外面傳來李鄌的聲音。

    “進來?!?

    王守仁這次來西北,連家眷都沒帶,平時吃住近乎都跟將士在一起,也是從來不端著架子,這也讓他迅速贏得軍中上下的好感。

    李鄌走進來,沒有往王守仁的案桌前靠近,抱拳道:“王制臺,聽說韃靼諸多的部族,都想跟大明之間完成通商,如今貓兒莊城池尚未修造完畢,若是以貓兒莊來跟韃靼人貿易,您看是否可行呢?”

    王守仁道:“這必定會令諸多的韃靼細作,混進貓兒莊?!?

    李鄌道:“這不是折中之法嗎?大同各處煤礦開得如火如荼,但聽說都被朝廷和蔡國公給調用了,沒有給咱大同留下修造城池所用……甚至連海寧衛的新鹽場所得,兌換鹽引,所用的都是三邊的鹽引……您光占了個威名,用兵之上還是多有掣肘啊。”

    王守仁沉默不言。

    正說著,王守仁的家仆在門口出現,但在看到王守仁于廳堂內會客時,家仆很識趣讓到一邊。

    “我會考慮這件事的。”王守仁道,“就算西北要重開邊市,也要朝廷的準允。即便從貓兒莊開邊市,一年靠邊市收成也不足兩萬兩,要修造城塞等仍舊不足……我仍舊會跟陛下提出,只完善貓兒莊一處的城池,威寧海多以派兵巡防為主?!?

    沒有那么大的腦袋,就別戴那么高的帽子。

    王守仁深切領會到這一點,所以他只能是盡自己的能力去提請,光嘴上說要造城,結果只造個彈丸大小的城池,韃靼人來了甚至不能作為堡壘要塞駐守,那還不如不修。

    ……

    ……

    李鄌離開之后,王家的家仆進來。

    “老爺從京城來信了?!奔移秃芗?。

    王守仁到西北之后,王華對于兒子近乎是“不管不問”,最近王家家仆也能感覺到自家少爺為柴米油鹽的事發愁,現在王華這個王家曾經最牛逼的人終于向兒子拋來橄欖枝,會讓王家人覺得,這是父子齊心其利斷金。

    王守仁對王華的來信,卻并沒有那么期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阳山县| 永清县| 富顺县| 石棉县| 富顺县| 虎林市| 江城| 丹巴县| 土默特右旗| 宜春市| 安图县| 成都市| 文成县| 双流县| 从江县| 南投县| 建平县| 临江市| 阳新县| 邵阳县| 贡嘎县| 江城| 福建省| 探索| 大石桥市| 胶州市| 芦溪县| 威海市| 双桥区| 和平县| 民县| 邵阳县| 长乐市| 静乐县| 丽江市| 麻城市| 公安县| 成安县| 辽阳市|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