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瓊從偏關(guān)出兵是在九月十七,一直到九月二十過兔毛川,仍舊不見韃靼人的蹤影。 再往北過九龍溝,還是半個韃靼人的影子沒發(fā)現(xiàn),王瓊始察覺到情勢不太對,韃靼人似乎比他想象中撤得更加迅猛,有種放棄一切前沿陣地的意思,所以他也下令急速北上,但因并不清楚王守仁所部具體所在,所以他也只能盡可能在距離大明關(guān)隘一二百里的范圍走。 王瓊所部人馬一萬七千,能帶的騎兵他近乎全都帶出來了,同時還拉著戰(zhàn)車,配備輕炮、子母遠炮、重炮等。 如果說王守仁那路只是輕裝出擊敵后的“奇兵”,他這路就屬于五臟俱全的中軍。 一直到王瓊帶兵過下水海子南線的土城,方才得知斥候從前線報回來的消息,當王瓊得知消息時差點都給整不會了。 好像他前幾十年所學的任何兵法,在眼前局勢的面前都失效了。 “……胡虜數(shù)十萬兵馬皆都在北邊二百多里處,有我朝一路人馬正在穩(wěn)步回撤,撤退一日行軍一百五十里,胡虜皆都在二三十里開外并未有交兵的跡象。” “再探!” 王瓊很清楚王守仁只帶了六千兵馬進草原,當他得知是“數(shù)十萬”韃靼兵馬追著王守仁,卻不敢打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信的。 但他也知道,想派斥候再去探查,一來一回就有三四天時間,根本探不出個所以然。 好在能探查前線敵情的并不止一路夜不收,隨即有更多的情報傳回來,證實了王瓊心中最可怕的猜想…… 王守仁打了勝仗,因為韃靼人生怕跟王守仁決戰(zhàn)會大面積損兵折將,以至于韃靼跟大明兩軍的身份好像給搞反了……這次變成了大明軍隊在韃靼草原上肆虐,而韃靼人則只能遠遠看著不敢過去打,而在王守仁殺完了搶完了回兵的時候,韃靼人就好像是送客一樣,親自送王守仁出草原地界…… “活見鬼啊。” 王瓊面對如此的局勢,發(fā)出了由衷的感慨。 而在王瓊身邊,總兵襄城伯李鄌也很驚愕道:“這是殺了多少韃子,能把韃子嚇成這樣?莫非韃靼小王子也在?” 如果是一般留守人馬親自送“大明強盜”出草原也就算了,如果連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也在其列的話,那可就熱鬧了。 王瓊沒有回答這問題。 眼見為實。 他都還沒親眼所見,鬼知道傳言是否真的屬實?或者韃靼人是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再把王守仁所部給一次殲滅呢?不能高興得太早,不然容易樂極生悲。 李鄌見王瓊不答,不由問道:“是否要報捷?到現(xiàn)在還沒聽說大同鎮(zhèn)的動向,是否也要派人去知會一聲?” 王瓊道:“仗是我們打的?你知道具體情況?還是說你嫌棄功勞太多,要把馳援協(xié)助的功勛讓給他人?” 李鄌瞬間就明白了。 如果情報屬實的話,王守仁就是靠輕炮和火銃,就把韃靼人給嚇得不敢上前決戰(zhàn),如果他們這路一萬七千多兵馬再帶著重炮、遠炮殺過去,形成臂助的話,那韃子十有八九就直接撤兵了。 這種時候,參與到此戰(zhàn)中的人越少越好,巴不得大同鎮(zhèn)的人馬沒聽到消息沒趕過來,這樣山西鎮(zhèn)的將士就可以后發(fā)先至,搶個增援的大功。 “傳令三軍,日夜不休,一日一夜急行軍馳援威寧海!” 既然都知道王守仁撤兵的路線,是往威寧海、貓兒莊的方向走,王瓊在增援之事上也都有了明確的方向。 不再跟之前一樣,好似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往哪走。 現(xiàn)在就明確往威寧海一處去,如果能跟王守仁配合,再打一場酣暢淋漓的“滅虜”之戰(zhàn),那他王瓊或許也有機會晉升伯爵了。 …… …… 九月二十四。 南京城內(nèi)。 當天是朱厚照的生日,在大明這稱之為“千秋節(jié)”,跟皇帝的“萬壽圣節(jié)”相對,照理說這天大臣應該一齊進宮給太子賀壽,皇帝還要賜宴的。 但因為朱厚照這天在南京,京城的賀壽活動又因為西北戰(zhàn)情變化多端,從而被取消。 可南京城內(nèi)給太子賀壽的禮數(shù)卻并未因此而取消,甚至南京城內(nèi)的官員好不容易有一次巴結(jié)當今儲君的機會,一堆人跑去朱厚照所住的“行宮”給送禮,車駕絡繹不絕。 跟一齊進宮賀壽不同,這次更好像是哪家的權(quán)貴家里有喜事,來的時候更隨意,送的禮物也五花八門。 “都是給我的?” 朱厚照以前雖然也過生日,但所收到的禮物都被朱祐樘給“沒收”了。 而且京城的大臣也不會給太子送什么貴重禮物,所講的是“禮輕情意重”,禮物要有內(nèi)涵,象征對太子課業(yè)的期許。 但在南京城里,就沒那么多規(guī)矩了,基本上是什么貴重送什么,而且張周似乎也沒權(quán)力把大臣給太子的禮物給克扣下來。 張周在旁邊瞄著正在拆禮物的朱厚照,道:“要有志氣,你缺這點東西嗎?” 朱厚照道:“先生你真說對了,我還真缺呢,回京途中,花銷怎么辦?這趟出來我都花了一千多兩銀子了,你知道父皇一定不會再給我銀子的,花一兩少一兩啊。” 說到這里,朱厚照目光熱切望著張周,“大臣的禮物都送了,先生準備送學生什么?” 張周想說,我送你一巴掌。 怪不得你爹對你的教育這么發(fā)愁,你小子成天就不學好啊,你讓我一個兩輩子都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忍不住就想好好提溜你,把你帶上“正途”。 就算此事很有挑戰(zhàn),但當老師的往往就是這么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小教鞭給你伺候著。 讓你領(lǐng)教一下什么叫體育老師生病了,也讓你知道什么叫留堂測驗。 “本先生從不備薄禮。”張周道。 “那就是厚禮了?是什么?”朱厚照更加興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