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橫豎是個死-《大明第一貢生》
第(1/3)頁
一次內廷會議,本身還是內閣的表演舞臺。
但上聽處就算沒參與到議論,不代表他們沒資格,只是因為張周不在,沒人愿意去跟內閣形成對抗。
等幾人從乾清宮出來,往宮外走時,由謝遷故意當著幾人的面提了一句:“就算陛下沒說,但六部之外,豈能沒有內閣的事?如今正是新老更替之時,內閣也不能例外!”
張懋笑著問道:“于喬,你的意思,是要主動讓出位置?”
謝遷道:“該提還是要提的,看陛下作何抉擇,卻說這一輪的變遷,除了有一位曾經的禮部右侍郎晉升為吏部左侍郎之外,好像翰林院內都還算平靜,難道此番變遷與翰苑同僚沒什么關系?”
“不知啊。”
張懋笑呵呵的。
他自己也知道,所謂的上聽處成員,就是個幌子。
一介武勛,他的話誰會真的聽呢?
馬文升道:“三位閣老德高望重,如今離了誰都不行,卻是我們這些昏聵老臣,是該逐步退下去。不過三位做事也辛苦,適當增加內閣之臣,也不是不可。”
這話其實更好像是對林瀚說的。
也像是在對眾人釋疑謝遷先前所說之話的意思,其實謝遷不是要主動讓位,更好像是在猜測皇帝是否有增加閣臣,以及有對翰林院體系官員變更的意圖。
林瀚對此倒顯得很坦然,他知道自己這個禮部尚書也有爭議,別人不會太服他,就好像之前朝臣對徐瓊也不會心悅誠服一樣。
張懋裝糊涂打趣一般笑著道:“萊國公如今已不身兼學士之名了,那就不用擔心他入閣了,不然這朝上朝下的,他既可以跟陛下提議建言,又能治軍,做事還少不了他……獨斷獨行,可不是身為臣子的本分啊。”
謝遷道:“一日為翰林,終生為翰林,就算陛下要讓他入閣,不也在情理之中?”
“行了于喬。”李東陽打斷了謝遷的話,“今日耽誤的時候不少,還是早些回去處置各衙門的事務。有關人事任命,始終要待到朝上之后再說,不要在這里無端感慨了。”
謝遷笑道:“是啊,我等都是杞人憂天,只有他張秉寬可說是勝券在握,這朝堂以后亂得很。”
這更好像是一種在跟張周斗爭失敗后的感慨。
也是因為屠滽不在。
不然謝遷非好好質問一下他。
之前說不要斗,非要斗,結果還是被皇帝和張周聯手把參劾的事給壓下來,到現在災異都攻訐不到張周身上,但也不能說以后完全沒機會,但想拿張周當差的過失去攻擊哪有那么容易?
現在鬧得君臣不和,皇帝對于尚書級別官員的委命都開始要跟大臣做交易,再也不是以前文臣獨斷朝綱的時候。
你們這些老臣,參劾不成,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以后還不是我們這些留在朝堂的人背負斗爭失敗的惡果?
……
……
等內閣三人與其余幾人分開之后。
李東陽提醒道:“于喬,你明知在外人面前無須抒發感慨,先前卻還那么說,意欲何為?”
謝遷道:“我就是想告訴他們,以后別有什么事,都指望內閣來擔著。”
李東陽搖頭道:“我怎么覺得,你好像心灰意冷,想要退出朝堂,從此不問朝事呢?”
“呵呵。”謝遷只是笑了笑,沒正面回答。
謝遷之所以發牢騷,更多是覺得自己被人給坑了,一旦心中有了懈怠的心思,就不想再受那窩囊氣。
劉健問道:“你們最近可有見過南京守備勛臣、中官和南京兵部的上奏?”
“未曾所見。”李東陽回過頭道,“南京兵部尚書調吏部尚書,這會南京守備各衙門應該是波瀾不驚,畢竟張秉寬人還沒到……莫非是覺得,張秉寬在南京會有什么作為?”
劉健道:“若是陛下臨時委命他為南京兵部尚書,用以過渡,倒也還不用多想。但要讓他留在南京到年底,你敢說陛下未對他另行委派差事?”
李東陽陷入沉思。
也是劉健在這次內廷會議上的收獲。
張周一時不回京城,看起來皇帝是想讓張周暫時躲開朝堂的紛爭,讓張周韜光養晦,等過幾個月后再調回京當兵部尚書之類的職位。
但皇帝明顯不著急,且還顯得張周在南京當兵部尚書是可以持久的事情,那就要考慮一下,張周這樣一個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到南京能給皇帝帶來什么,甚至讓皇帝都不著急調回來了。
“總不會是讓他去西南平叛安民吧?”謝遷嘴角發出奇怪的一聲,冷冷道。
“不像。”李東陽道,“但南京,會有什么事?”
劉健也回答不了。
南京作為大明的陪都,就算也有一套朝廷班子,但多數時候都是混吃等死的清貴,就算南京兵部尚書涉及到南直隸的軍權節調等,也不見得張周去南方是為用兵的。
謝遷道:“我倒是聽說,那個所謂的渤海巡撫,好像也一并南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元谋县|
顺昌县|
灌南县|
晋江市|
伽师县|
六枝特区|
新干县|
阿拉善盟|
小金县|
佳木斯市|
临澧县|
北川|
张家港市|
唐河县|
陇川县|
措勤县|
天津市|
名山县|
仲巴县|
清涧县|
彭水|
镇安县|
元阳县|
松潘县|
华安县|
化隆|
朝阳市|
抚松县|
云南省|
常山县|
尚志市|
龙泉市|
灌云县|
巴青县|
赣榆县|
成都市|
全南县|
灵武市|
剑阁县|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