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臣們覺得,這是因為一個牛逼的“生日會”,讓皇帝的心起空了,這位大明的皇帝以為自己是明君圣主在世,拍馬屁拍多了的必然結果。 …… …… 卻是這時候北方的一道“上奏”,讓朱祐樘逐漸懈怠的心又收拾起來,但因為對外人說自己是生病,他也沒舉行朝議,只是趁著中午時,讓朝中幾名重要的大臣一齊到乾清宮內,于乾清宮舉行一場內廷的會議。 被召見的大臣,除了內閣三人之外,還有六部尚書及左都御史、掌院翰林學士王鏊。 武勛那邊則一個都沒召見,顯然這次的事情是涉及到決策層面的。 司禮監四名太監都在。 在幾名大臣抵達之后,簡單的見禮,朱祐樘讓人給他們賜了座,同時將一份謄錄了多份的“奏疏”,分發到每個與會大臣的手上。 等大臣看過之后,才知道事態有點不同尋常。 “咳咳。”朱祐樘咳嗽兩聲,給這次的內廷會議奠定了基調,“朵顏三衛,說是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引兵二十萬往薊遼以北,要吞并他們。所以他們上奏,請求國朝出兵。咳咳。” 皇帝還顯得很虛弱。 是否真的有病,在場大臣也不在意了,反正看皇帝的精神狀態還挺好,說話中氣十足。 李東陽道:“此乃好事,是為火篩詣闕的效果顯現。” 在場幾人還很意外。 皇帝這時候心已經起空了,你李東陽居然還幫著皇帝拍馬屁?還是說你準備來個大喘氣,說完褒獎的話應該說點喪氣話,給皇帝頭上澆一盆冷水了吧? 出乎意料的……李東陽說完就說完,沒下文。 這就讓在場大臣更覺得不可思議。 按照他們的想法,現在內閣的態度應該是……陛下,此乃火篩入京師朝見后的后果顯現,看看,他們那些草原部族都把大明當冤大頭了!有沒有麻煩都讓大明出兵! “嗯。”朱祐樘對于李東陽的說法倒是很滿意,他點頭道,“諸位卿家,爾等認為大明此時是否應當出兵?” 在場大臣很尷尬。 這種問題…… 換了是去年,沒有張周在朝時,皇帝大概都不用問,當然那時的朵顏等部族也不可能跑來厚著臉皮請求大明出兵……因為約定俗成的,你們草原部族自相殘殺,關我們大明什么事? 最好你們同歸于盡,大明派兵去幫你們收拾殘局。 但現在…… 在場大臣覺得,好像皇帝當天下共主已經當上癮了,明明朵顏三衛的事跟大明無關,皇帝居然還煞有介事商討是否出兵? 謝遷則問道:“陛下,不知如今西北可有知曉此事?也是否有從西北出兵的意向?” 眾人不由琢磨謝遷的話。 這意思……是在暗示讓張周主動再出兵草原?上次是趁著達延部和火篩他們血拼時抄火篩的老巢,這次不會是讓張周去抄達延部的老巢吧? 朱祐樘神色平和道:“朕知道謝卿家你的意思,雖然這件事尚未征詢秉寬的意見,但早前他就跟朕提過,韃靼小王子的部族人馬多在觀山以北,行蹤不定,且就算以后草原上閣部有兼并之事,也定會將部族人口帶在前軍人馬五六十里以內。” “如果想從后再襲擾之,只怕是再難找到先前的機會了!” 皇帝很理性。 知道偷襲這招,來一次就行了,再想來,除非把人家韃靼人當傻子。 都知道你大明有能掐會算,甚至知道我們部族人馬在哪里的神棍,我們藏在那都能被找到,那干脆以后出征就舉家舉部走。 也別覺得拖累。 反正別的部族也都這想法,以后大不了要打群架之前,都先拖家帶口唄? 張周策劃的一次偷襲威寧海的事,改變了草原這十幾年來所定下的出兵策略,讓這些大臣想想還是覺得挺荒唐的。 想當初王越也偷襲過威寧海,端了當時亦思馬因的老巢,但后來韃靼也沒因此而有何警醒……可能是因為張周的出現太bug了,就算張周某些時候并沒那種能力,別人也會想象他有這種能力。 這才是讓草原部族和大明臣子所頭疼的。 “諸位,朕只是問你們,是否要出兵協助朵顏三衛,你們也不必再旁敲側擊試探旁的了。咳咳。”朱祐樘說到后面又在咳嗽,但這次好像是把他給急得。 …… …… 在場這些大臣,也算是大明的頂級文臣。 卻在此時,他們不知該如何去給這件事定性。 照理說……這不應該有商議,直接回絕了朵顏三衛的上奏請求便可,要知道朵顏三衛可是說巴圖蒙克調集了二十萬兵馬……也別覺得是朵顏三衛或是巴圖蒙克在虛張聲勢。 巴圖蒙克能在短時間內統一草原,不是靠嘴,也不是靠屢屢的奇兵取勝,也不是靠其大汗的名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