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兼職和實職的區別-《大明第一貢生》
第(3/3)頁
朱祐樘心想,朕還沒有給秉寬加左右柱國呢,只是柱國你們就這模樣……真是讓朕失望啊。
“此事容后再議吧?!敝斓v樘沒勉強,一個象征性的文勛,朱祐樘都不太急于去給張周爭,現在光是如此試探,就讓他知道這群人的態度,反而讓他覺得很有收獲。
“至于兼兵部尚書之職,朕以其在西北治軍所用,諸位卿家應該沒什么意見吧?”
就在所有人以為皇帝是要把之前要給張周加封的官銜一并“容后再議”時,皇帝特地挑出了“兵部尚書”的職位給張周爭取。
這意思其實也是在提醒在場文官。
你們既然覺得他沒當三年尚書,不能給他賜柱國的文勛,那現在朕就要給他個兵部尚書的兼職,現在計時開始,你們總不該有何意見了吧?
劉健其實也很無奈。
皇帝連左都御史的職位都給張周了,當然這也只是個兼職,畢竟正牌的左都御史,負責都察院事務的是閔珪。
但皇帝非要讓張周再兼個兵部尚書……這不擺明是讓朝中大臣難堪?
“既無意見,此事便如此定了?!敝斓v樘態度又顯得很堅決,“不過朕打算,年前調秉寬回京。到時給他如何的職位,吏部也要先酌情考量……”
屠滽往劉健那邊看一眼。
心里在琢磨,這種事還用考量?
不是給他萊國公的爵位嗎?
就算不是萊國公,想給他個尚書、侍郎之類的,南京六部正在等著他。
朱祐樘突然又道:“《大明會典》馬上要成書,朕要以秉寬修書之功,擢其為侍讀學士,這是之前都商議好的。這幾日也由吏部酌情考量……由翰林院制誥發出……朕等著火篩入京的一天!”
……
……
朝議結束。
出宮的時候,諸多大臣都在議論。
就因為火篩入京這一件事,皇帝就要給張周加柱國、太子太傅、兵部尚書、侍讀學士……這還不算之前就定下的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和萊國公……
大臣都感受到一股深深的無力。
鬧著玩呢?
“張秉寬的功勞很大嗎?今年每一戰都有他的身影,但他哪一戰沖鋒陷陣了?”元守直作為通政使,對張周的意見一向最大。
也可能是他的官職不如那些六部尚書,他也沒考慮過要進階為六部尚書,所以便也就耿直發言。
這話他是故意讓在場同僚聽到,意圖把這種討論帶到朝中上下,甚至是帶到民間。
左都御史閔珪道:“今年以來,各邊鎮捷報頻傳,陛下連軍功犒賞的定規都要修改,以一人之力改變西北格局,倒也不能說他無功在身。”
“你!”
元守直皺眉打量著閔珪。
之前在朝堂上,閔珪對張周的意見還是比較多的,經常出來反對皇帝對張周的任用。
如今到私下的討論,閔珪卻好像是在為張周彰顯功勞,就讓元守直以及周圍一些人看不懂了。
徐瓊道:“如今這局面,留張秉寬在西北,于朝野上下也是善事,何必糾結于那不切實際的官職?敢問諸位,若是他回朝之后,朝中有這么多空缺給他?還是說他有能耐一次把這些職位全都領受在身?”
這意思便是,一百個虛職不如一個實缺。
什么侍讀學士、兵部尚書、左都御史、萊國公的……這些哪個現在變成實缺了?
到時還不是要在其中給他選一個半個的給他當上?
到時有國公不當的,都是蠢人,到時禍害的是都督府,是張懋那老家伙,我們急什么?
在場的大臣聽了徐瓊的話,好像瞬間心里就舒服了。
突然又覺得……讓張周去西北獲軍功這件事,簡直是太美妙了,本來還擔心張周留在朝中,因為修書的功勞加為侍讀學士,很快有就會入閣……但現在有了萊國公的爵位,最多就是個以前我們瞧不上眼的勛貴了。
管他是否世卿世祿呢,只要別霍霍我們就成。
……
……
文華殿內。
朱厚照正準備上課,而這邊谷大用給他帶來一封劉瑾的書函。
“這老小子,讓他去跟著張先生混軍功,他跑偏關混吃等死去了?無能!”朱厚照對劉瑾很生氣。
谷大用很想說,這是他劉瑾能選擇的?
都以為偏關會有大戰發生,但偏偏戰事就沒發生在偏關,劉瑾想獲得軍功也沒戲啊!
朱厚照道:“把本宮的軍事圖拿來,本宮要好好研究一下!等以后,本宮親自平草原,如此曠世功業豈能假手他人?”
(本章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门源|
齐齐哈尔市|
定边县|
湾仔区|
科技|
呈贡县|
博罗县|
容城县|
姚安县|
赣榆县|
佛山市|
巴楚县|
许昌县|
犍为县|
嘉峪关市|
探索|
广灵县|
张家界市|
友谊县|
明溪县|
当阳市|
洛扎县|
怀集县|
青阳县|
法库县|
景宁|
大厂|
巴中市|
宁晋县|
大埔区|
陈巴尔虎旗|
云霄县|
邢台市|
湖南省|
桑日县|
乌兰县|
盘山县|
兴安盟|
青阳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