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零七章 蝦兵蟹將-《大明第一貢生》


    第(1/3)頁

    三月初八,午門,早朝。

    當天從朝議開始,戶部就在呈報各地開春之后旱災的情況,戶部右侍郎李孟旸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以旱災,免山東濟南東昌青州等府所屬三十四州縣,并濟南東昌等五衛所,弘治十一年夏稅子粒有差……以旱災免山西大同府所屬州縣,行都司所屬衛所,及河南開封等府所屬州縣,宣武南陽等衛所,弘治十一年糧草子粒有差……”

    各地都有旱情的上報,也不是每一處提請減免,都能獲得通過。

    而且是“有差”,意思是不同的地方看情況而定。

    李孟旸是糧道出身,弘治十一年十月,以總督南京糧儲、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為北戶部右侍郎;在弘治十三年四月,戶部左侍郎許進調往西北提督大同軍務,并在七月因為跟陳銳畏火篩不前被勒令致仕后,李孟旸改為戶部左侍郎;于弘治十五年六月選為南京工部尚書,在正德元年致仕。

    此人對于糧道方面的事非常精通。

    但無論他說得多專業,可皇帝一點心思都沒有,不時把戴義叫過來問兩句話,顯得漫不經心的樣子。

    下面有些大臣已發現皇帝好像在關心什么事,他們也不知道皇帝究竟在問什么,反正李孟旸還沒匯報完畢,眾大臣也只能先聽著。

    ……

    ……

    朱祐樘這邊。

    就在李孟旸將要陳奏完畢時,戴義急匆匆過來道:“陛下,蕭敬已引張先生入宮。”

    “知節呢?”

    “重新出發,東去了。”

    “好,好。”

    朱祐樘所關心的,自然是朱鳳從偏頭關到京師,并要馬不停蹄前往遼東寧遠的事。

    因為備戰很倉促,還是從西北調一名參將級別的勛臣去遼東當總兵官,朱祐樘為了保證這一戰的順利,讓朱鳳過京城而不入,無須進城跟他這個皇帝述職,而是讓張周到城外,去跟朱鳳見一面,當面進行一番面授機宜,再把能顧全到的事,都給朱鳳囑咐布置好。

    前后朱鳳和張周見面的時間可能都不超過一個時辰,就這樣把朱鳳打發到寧遠當總兵負責一整場戰事。

    其實戴義等太監也覺得皇帝好像有點信任張周過頭,畢竟這次領兵的可不是王威寧,而是總兵官朱鳳、副總兵張延齡,要說唯一以往有獨當一面能力的還是另外一名副總兵平江伯陳銳,但陳銳現在那名聲……就怕到了軍中也沒人信服。

    不過好在有先前協同王越取得偏頭關大捷的監軍張永,還有負責監糧的戶部郎中王瓊。

    看起來這組合從文臣到武勛,人員架構基本完備,但就連戴義等皇帝親信之人,也覺得這組合有點奇葩,不出大亂子可能都是好的。

    名義上的主帥張周居然是在后方遙控指揮?還是只跟主帥朱鳳只見面不到一個時辰布置戰局?

    戴義想說,說出去誰敢信?

    “讓秉寬到乾清宮等候,散朝后朕便去見他。”

    “是。”

    ……

    ……

    朱祐樘在得知張周入宮后,更沒心思聽大臣有關旱情的匯報了。

    “今日朝議就先到此吧。”朱祐樘終于等李孟旸說完,連任何的決定都不下,便要結束朝議。

    劉健道:“陛下,如今北方旱情嚴重,當派出使者,祭告天地。”

    朱祐樘眉頭稍微皺了皺。

    換了以往,這種事是不用刻意去商議的,只要大臣提出來,當皇帝的一定會同意。

    但問題是……現在有了張周,這種祭天的事,難道不該先去跟能“知天意”的張周商量商量?

    此時戶部尚書周經也走出來提請道:“陛下,京師中河渠阻塞,城中凡有河渠周遭皆都惡臭難聞,百姓多有怨言,請以順天府協同京營等疏浚河道。”

    朱祐樘道:“可以。著令工部會同內官監、錦衣衛及巡城御史,疏浚京城溝渠。朝議先到此,劉閣老和馬尚書且先留一步,其余卿家各司其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渝北区| 东明县| 霸州市| 诸暨市| 铜山县| 南靖县| 鹤壁市| 咸宁市| 罗定市| 华蓥市| 宜兰县| 布拖县| 西平县| 南安市| 文安县| 陆良县| 大方县| 水城县| 曲阜市| 洞头县| 乌兰县| 正阳县| 安义县| 探索| 乌鲁木齐市| 翼城县| 子长县| 桃园县| 静乐县| 瑞昌市| 仪征市| 随州市| 玉树县| 观塘区| 阜南县| 杭州市| 茌平县| 合江县| 兰州市|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