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無解的困局-《大明第一貢生》
第(2/3)頁
唐寅沒有正面去解決徐經所說的困難,他道:“該換防就換防,也讓將士們節省火彈,韃靼人不到射程之內,一定不能用火銃,現在能用的炮彈數量也不多了,我們還要再堅持個十天左右,等到大明的援軍到來。”
“十天?”
徐經差點要發表抗議。
張銳道:“糧草基本上已經空了,搶也搶不來,韃靼人還會繼續攻擊。咱的馬匹已經宰殺了不少,其余的牲口基本上都沒剩下。將士們先前的來的干肉基本上也沒什么剩的……堅持個四五天還好說,如果是十天的話……”
唐寅無奈道:“有一口吃的,就能多堅持幾天。韃靼人這幾天攻勢越是猛烈,說明他們也是強弩之末。”
徐經道:“他們十萬兵馬來打我們,算什么強弩之末?或者十萬都是少說了,若是算多點,可能二十萬兵馬也不止……”
……
……
韃靼人接連襲營。
當晚韃靼人又發動了新一輪的攻勢。
唐寅非常頭疼。
而當晚馬儀也是從第一線撤回來,他是換防回來的,又趕緊來拜訪唐寅,尋求突破困境之法。
“大人,末將有一句不知當講不當講。”馬儀道。
“說。”唐寅繼續研究地勢圖。
馬儀嘆道:“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就先撤回到西北方向,那邊雖有兩三萬韃靼人駐守,但好在我們有機會將其一舉殲滅,但一定要打韃靼人一個措手不及。如果能打下來,我們或還能獲得一些軍糧物資,能堅持更久的時間。”
唐寅道:“平虜侯,你覺得朝廷的援軍,還有多久能到?”
“末將不知。”馬儀道,“不過對于軍中將士來說,他們會認為,所謂的援軍就是望梅止渴,于事無補。如今我們深入草原,大明的軍隊莫說找不到,就算能找到,短時間內或也到不了這地方。走不同的路,還能尋到一處來……這得多少巧合?”
唐寅搖頭道:“有蔡國公在,一切還是有可能的。”
馬儀道:“張大人的確是……世間活諸葛,但凡事也要看局面。大人,我這是為將士們所求的,前面韃靼人的攻勢太猛烈,今夜下來,不知又要有多少將士殞命,如果我們不翻過后面那座山,只怕明日一早,我們就跟韃靼人在河兩岸短兵相接了。”
唐寅道:“既如此,那就聽你的,今夜午夜之后,找到休戰的時機,以手上現有的騎兵,讓他們往北邊突進,把北邊的韃靼人往后逼退十里以上。”
馬儀拱手道:“是。”
“但如此……”唐寅也提出了難題,“我們將無法再駐守于水源之旁,這十里的路程,韃靼人或會用別的方式來補上。如果他們用一擁而上的方法來與我們交戰,我們也堅持不了多久。”
馬儀道:“聽小公爺說,您的目標是要堅守十天。但若是不改變,恐怕連三天都堅持不下來。韃靼人不計代價與我們交戰,或是他們真打算以此來獲得戰場先機,也可能就是……大明的援軍已快到來。能多堅持一天……也是好的吧。”
唐寅感慨道:“是啊。能堅持一天,也是極好的。”
……
……
午夜之后。
大明軍隊開始了一場轉移。
這場轉移并不是突圍,只是換個陣地,把眼前已經被壓到無進退空間的營地給放棄,即時往后退十里左右,重新找到扎營的地點。
計劃是好的……
但在執行層面,會發生很多問題。
盡管大明將士多數是知曉眼前的形勢,但同樣他們也知道,這一戰他們是近乎沒有生路的,除非是有外來的力量干擾這場戰事。
在兵馬于午夜時分開始轉移時,有部分人馬所撤退的方向明顯不對,以至于很快就發生了一場短暫的交火,大明有四五百將士直接陷入重圍,最后被韃靼人近萬兵馬包圍后,沒有任何人去支援。
最后的結果,就是這四五百將士除了幾十人突圍出來之外,剩下的全軍覆沒。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潮安县|
白朗县|
古蔺县|
民和|
和龙市|
衡阳县|
丽江市|
谷城县|
蓝山县|
陆川县|
陆川县|
泉州市|
德州市|
陆丰市|
昌邑市|
汉川市|
新民市|
曲松县|
万盛区|
古田县|
屏边|
仲巴县|
金山区|
家居|
延边|
富源县|
江陵县|
滦南县|
济源市|
浑源县|
洪湖市|
临西县|
莒南县|
汶川县|
宣城市|
南木林县|
临邑县|
金坛市|
奉节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