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別說是皇帝不理,連朝中主流聲音都沒法支持他們,就在于人人都知道,現在把軍政暫時交給張周,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這是文臣在領兵,從宋朝之后,文人領兵已經是朝廷的共識。
怕張周造反,也要看張周是否真的熱衷于執掌兵權……從沒見過哪個想造反的,連個下級軍將都不見,兵部也瞧不見人影,更別說是讓張周把持朝政并以此來威脅到皇室的安危。
拿子虛烏有的事去攻擊張周,會顯得自己很愚鈍,就連劉健和李東陽這些作為張周政治上的死敵,也不會隨便拿這件事來說事。
這天上聽處開了內部會議。
張周自然是沒參加的,在會議結束之后,作為曾經西北的領軍人物王瓊,由他代表上聽處去跟內閣接洽,王瓊跟李東陽坐下來也是談了很久。
所提的就是有關唐寅出兵的事。
總結下來就一條……
上聽處目前不支持派兵馳援,皇帝也沒這層意思,張周為首的兵部也沒有馳援的動向……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連內閣對立的上聽處勢力也認為唐寅此番應該為自己的出兵行為負責,其是否能帶兵撤回來,是其自己的意志所決定,大明朝各級官府沒有任何義務去救他。
……
……
也就在年前這幾天,還有一件事在悄然發生中。
皇帝下旨去濱海城,將保國公朱暉的部份家眷遷徙回京,既是作為人質,也是要另行安頓,與此同時就是之前因為得罪而被罰去濱海城的謝遷,奉調回京。
但謝遷并不是回京來當差,他只是被從濱海城調到了西山。
也可能是皇帝覺得謝遷現在“進步”了,思想上沒有以前那么頑固,再加上濱海城可能對謝遷來說難以應承,就讓他去個相對低一級別的地方,也就是京郊的西山。
如此謝遷就可以在西山謀個小的官職,繼續戴罪立功。
雖然本質上差別不大,但這代表著謝遷已經完成了贖罪的第一步,再經過西山的一番磨練,大概他就可以告老還鄉。
這次謝遷回京不止他一人,還有他的家眷,包括他長子謝正那一行人,而因為其次子謝丕在考中進士之后就一直留在京,這次調謝遷回京,對謝丕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因為事是暗中進行,此消息連劉健和李東陽等過去謝遷的舊交都不知曉。
謝遷似乎也沒打算把這件事公之于眾,畢竟也不是說自己脫罪了,只是換了個戍邊立功的地方,也沒必要搞得那么隆重。
謝遷因為年老體邁,從濱海城回京走得并不快,他也無須跟什么大隊伍而行,倒還是派了錦衣衛沿途護送,或者說叫押送,而謝正則早先一步回京來。
在這次回調京師的事情上,謝遷雖還只是掛了個不入流的官職,但謝正已正式升到大理寺少卿。
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點。
謝遷用點燃自己的方式,照亮了他的家人,謝正回朝后將會繼承他老父親的志向,在朝中當官,甚至有機會更進一步……畢竟這個大理寺少卿是正職,并不是寄祿的。
謝正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想去張周府上拜會,去感謝張周的提攜。
但可惜,不是什么人想見張周就能見到的,在謝正回京第二天,他這邊才得到消息,讓他晚上到私人的場合去會面,而地點就選在了張周平時到了夜晚就會鉆進去的戲樓。
……
……
這天晚上,戲樓內很安靜。
因為將要過年,張周也給戲樓的人放了假,讓他們休息幾天,以備開年連場的大戲,畢竟那時候才是京師百姓最需要精神娛樂的時候。
戲樓內也在進行一番修繕,不過在張周的包間內,一切都沒什么影響。
暖氣裝了進來,這也是最近新添加的,除此之外內外都進一步完善了保溫層的添加,因為年底時朱祐樘也打算來這里看戲,張周也必須要在年前把這里整頓一新。
“張部堂。”謝正進到戲樓包間內,見到張周,恭敬行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