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拳迅猛、兇狠,又出其不意,直奔肋骨位置打來,換作一般的武館弟子怕是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要被打斷骨頭,失去行動能力。 但此時的趙晨卻還處于“入靜”狀態,在“靈覺”映照下,孫師兄身上那再明顯不過的“惡意”早已被他獲悉。 “金風未動蟬先覺,月照枝頭鳥已飛”,這是“入靜”大成所擁有的“感知”力。 所以,在孫師兄出拳的同一時間,趙晨就改練法為打法,一步踏前,選擇了正面迎擊。 只見他一手用巧勁準確架開對方出拳的胳膊,一手則跟著身體前出以手背直擊其面門,用出了“太乙五行拳”中的一招“青娥探月,波平浪靜”。 說起來,“太乙五行拳”以“拳”為名,其實主要說的是其練法,也就是所謂的“功”。 而其配套的“打”法雖有二十三式之多,卻沒有一招用“拳”,都是以擒拿跌撲為精髓,盡顯道家武學治人而不傷人之理。 面對趙晨的反擊,練武多年的孫師兄亦是感到了棘手,因為對方選的這個時機正是他力量用老,無法及時做出應對的時候,就好像自己在用臉去撞對方的手背一樣。 這趙家少爺真的只是才練武幾天的菜鳥嗎? 怎么感覺除了力量稍顯不足,眼力、判斷比馮師兄還要厲害? 不,應該只是巧合而已……好在他手掌沒有用上力道,大概以為點到為止我就會認輸了…… 如果只是正常切磋,那我確實該認輸,但這涉及一條街的利益! 一念至此,孫師兄臉現猙獰,準備靠著“不要臉”硬接趙晨的手掌,然后用腿攻擊其下陰。 但由于其右臂正被趙晨單手架開,“靈覺”映照下,后者輕易就感知到了他的打算。 趙晨不由得皺了皺眉,他自問沒有得罪過這位師兄,而對方卻要對自己下狠手,這難免讓他也動了氣,于是趕在對方出腿之前先用自己的腿勾住其腿,同時擊向面門的手背也改掌為爪,下移鎖住了其脖頸,然后一推一拌,將孫師兄摔倒在了白沙地上。 這并非“太乙五行拳”里的招式,而是趙晨上輩子學過的軍體拳——常年外出旅行探險的他自然要學幾手格斗術防身。 只是以前的他只能算是拳腳熟練、遇敵不慌,而現在一招一式卻都彷如天成,恰到好處……這就是“入靜”后產生的“靈覺”所帶來的好處了。 從孫師兄突然尋釁出拳,到其被趙晨撂倒在地,前后不過三四秒的時間,周圍其余三位練武的武館弟子有的還沒反應過來,有的還在等著看樂子,而看出不妥,想要制止的陳師兄才剛踏前一步,準備阻止他的洪六甚至沒來得及行動,這場“比武”就已經結束了。 想看樂子的那位和洪六嘴巴張得老大,完全不敢相信在武館眾弟子里水平保五爭三的孫師兄會那么輕易就被制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