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章 東西魏決戰-《歷史遺忘的角落》


    第(3/3)頁

    其實,這是個歷史錯覺。邙山大戰結束后,東魏大軍攻至桓農(今河南靈寶),此處可是西魏的糧倉所在。守將王思政眼見西魏大軍處處敗逃,無奈打開城門,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空城計,居然真唬住了東魏大軍。

    為何?東魏軍經過此大戰,也是元氣大傷,已成強弩之末,根本無力趁機進軍關中擴大戰果。

    邙山大戰中,還有一個不為歷史所注意的小事件兒,最終影響了后來取代東魏的北齊的歷史。那就是,大美女李昌儀的被俘。

    東西魏邙山大戰后,高慎的妻子、兒子們全被高歡的部將侯景所俘虜,押送鄴城。其中,也包括引發此戰的“紅顏禍水”、大美女李昌儀。

    鑒于高干、高敖曹等對東魏立有大功,高歡饒過了高慎妻兒的性命,只是發配為奴隸。而高澄,穿上華麗服飾,梳洗打扮一番,去見李昌儀,挑逗的說:今日若何?

    李昌儀默然無語,她哪能有別的選擇?高澄毫不客氣的納其為侍妾,看樣對其是真有感情,當初的舉動不止是為哥們崔暹出氣那么簡單。

    然而,高澄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好色舉動,最終又在高家引起一片腥風血雨,這個李大美女真不是個吉祥物。這點后敘。

    第二節    玉壁之戰

    邙山大戰結束不久,東西魏之間的第五次大戰又開始了。這次,高歡不惜賭國運,也要拔除西魏的一座新城。

    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在南北朝時是極為顯要的軍事重鎮,是東魏和西魏擴展勢力,而向對方進發的咽喉要道。

    公元538年,西魏東道行臺王思政以玉壁地處險要,上書請筑城,并由河南的恒農(今河南靈寶)移鎮玉壁。

    筑城可不是小事,耗費國力之巨可以想象。移鎮更非同小可,涉及軍事政治中心的搬遷。可對王思政的這個申請,西魏當局很快就欣然準許了。

    為何?來看看玉璧的地理形勢。

    玉壁,在當今稷山縣西南六公里,坐落于汾河下游與涑水河分水嶺峨嵋原北緣。峨嵋原即地理學上所謂“峨嵋臺地”,地處運城盆地中部,面積6000平方公里,周300公里,臺地略呈棱形,海拔在400米以上,北界汾河谷地,西界黃河峽谷,東、南為涑水河所環繞。臺地邊緣受流水侵蝕和河流沖刷,形成陡峻的黃土斷崖和沖溝,沿河斷崖大多在50米以上,整個臺地猶如一巨大黃土城堡。

    臺地中央,有兩座超過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東西相對,宛若臺地的兩只眼睛。占據峨嵋原,東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則可控制汾河河谷東西孔道,進可長驅突擊,退可守險無虞,古來構成西南拱衛長安、東北屏翰晉陽的地理形勢。

    同時,臺地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麻,軍需問題能迎刃而解。故,誰占有峨嵋原,誰就取得了戰略主動。

    如今,西魏既進入河東,如欲站住腳進而鞏固和發展,則必須守住峨嵋原,這正是王思政筑城、移鎮玉壁的原因。

    而河東是二魏角逐中東魏的要害,“軟腹部”,高歡前對西魏涉足河東早已如坐針氈,今對其筑城玉壁自然更如鯁骨在喉,這正是高歡不惜以賭國運也要拔除玉壁的原因。

    這次還是東魏主動攻擊。546年,高歡又親率大軍十余萬人,自都城鄴城出發,進攻玉壁。

    此時王思政已調任,西魏以韋孝寬為并州刺史,率軍鎮守。當年9月,高歡大軍包圍玉壁,引誘西魏軍出戰。韋孝寬審時度勢,據城固守。

    10月,東魏大軍晝夜不停攻城,雙方用中國古代最傳統的攻守城戰法,上演了一場中國封建社會時代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術最雜、傷亡最多的爭奪戰。

    1.筑樓對筑土山。

    高歡命人在玉璧城南筑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韋孝寬則下令將城樓用木頭加高,比城外東魏筑的土山還高。一山更比一山高之下,萬箭齊發,射的東魏軍不敢再登土山,也無法再將山加高。

    2.挖溝對挖地道。

    筑土山攻城不成,高歡軍改變戰術,在北城城外挖掘了10余條地道,集中兵力進攻。

    古代對付地道戰最有效的戰法,就是挖溝。幾道深溝挖下去,挖地道的總歸會挖到溝里來,守軍只管蹲守在溝沿上等候,像捉知了猴兒一樣破敵即可。

    韋孝寬也不例外,以傳統的挖溝法對付高歡的地道進攻,收割了不少人頭。同時,還發明了煙熏火燎法,在溝外堆積木柴,備好火種,一旦發現高歡軍在地道中潛伏,就將木柴塞進地道,投火燃燒。

    韋孝寬本人心理還特別陰暗,準備了幾臺牛皮囊鼓風機,將烈火濃煙吹入地道,地道中的高歡軍被煙熏火燎,焦頭爛額,不少士兵一氧化碳中毒。

    幸虧那時辣椒還沒傳入中國,那是一千多年后明朝后期的事兒,否則,烈火中加入點辣椒面,再用鼓風機一吹,那酸爽……

    3.帳幔對撞車。

    土山戰、地道戰不行,東魏部隊回歸到簡單粗暴,直接用大量攻車瘋狂撞擊城墻,城墻一旦撞倒,立即攻入屠城。

    韋孝寬如何應對?用布匹做成帳幔,隨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布受沖擊立即懸空,城墻未受損壞。近代汽車的安全氣囊,不知是否是受了韋孝寬的啟發才發明的。

    帳幔能做安全氣囊,但畢竟是布做的,高歡軍把干燥的松枝、麻稈綁到長桿上,灌上膏油點燃成為超長桿火把,支起來去焚燒帳幔、玉壁城樓。

    面對這種超長火把,韋孝寬下令把鋒利的鉤刀也綁到長桿上,等超長火把伸過來時,即用這超長桿鉤刀割掉火把。火炬戰也失效了。

    高歡、韋孝寬,兩人在此戰中各自窮盡了一生的發明天賦,堪稱北朝愛迪生、達芬奇,軍事發明界的臥龍、鳳雛。

    火攻失敗后,高歡又心生一計。

    水。高歡派兵截斷城外河流,并在汾水屯駐重兵,控制了水源,城內的守軍就如孟良崮上的七十四師,渴也渴崩潰了。

    想法很好。水是截斷了,第二天清晨,高歡一起床,到處銀裝素裹、白雪皚皚。韋孝寬正帶著士兵在城頭吃雪團、啃冰凌呢。

    原來是冬天到了,高歡像是上了塑料大棚的蔬菜,忽略了季節,白白耗費軍力搞了一次大型水利工程。

    水攻不行,就再來個血濃于水攻法。高歡押著俘虜來的韋孝寬的侄子,向韋孝寬勸降。

    侄子?兒子、老子都不行!韋孝寬輕蔑回絕。古今中外歷史上,以親情為要挾破敵的,鮮有成功戰例。羊侃面對被作為人質的兒子,拿箭就射。斯大林,面對被德軍俘虜的長子朱加什維利,更是淡然的宣布“我不會用一名將軍交換一名士兵”。細思個中緣由,令人唏噓。

    連續攻城50余日,東魏大軍已死亡7萬人,精疲力竭,仍無攻破希望。

    心情焦慮,易傷內臟。高歡急火攻心,舊病復發,病倒,于當年11月解除了對玉壁城的包圍。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有那么容易?!韋孝寬不打算這么輕易的就放這幫來犯之敵走,他令人散播了一條消息。

    “高歡中箭,命不久矣。”

    主帥將亡,軍心必然渙散,若不穩定軍心,撤退都成問題。韋孝寬這是往死里折騰高歡。

    仗打敗了,但不能躺平擺爛,軍心需要穩定,高家的執政需要延續,否則會陷入萬劫不復。高歡發著高燒,雙頰通紅,雙唇煞白皴裂,帶病坐帳,強作鎮定,宴請將士,命令大將斛律金做歌助興。

    斛律金,敕勒族人,生于山西朔州,勇猛豪放,曾在東西魏邙山大戰中救高歡于重圍。其本人又多才多藝,能歌善舞。于是,一曲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的北朝民歌誕生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水草低見牛羊。

    這就是藝術概括力極強的《敕勒歌》。斛律金以鮮卑語唱出,高歡自己領頭唱和,英雄之淚不禁奪眶而出。

    玉璧之戰,雖是東魏攻,西魏守,可苦戰60日,西魏死傷士兵高達7萬,卻未進玉璧城半步,可謂完敗。7萬將士的靈魂,何處安放?

    韋孝寬則憑借此戰,一戰成名,深受宇文泰賞識。宋代時,文廟祭祀孔子,稱為文宣王廟,文廟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門徒陪享。武廟祭祀的時姜太公呂尚,稱為武成廟。與文廟相對應,官方評選出陪祭武廟的七十二將,韋孝寬位列其中。

    而強撐病體撤回晉陽的高歡,一到家就徹底躺倒了,這一躺就再也沒起來。

    547年初,縱橫魏室多年的一代梟雄高歡,在晉陽帶著無盡的遺憾溘然長逝,年51歲。后其子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為帝,建立北齊。

    西魏這邊,551年3月,元寶炬死,長子元欽繼位。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即西魏恭帝。

    556年宇文泰病死,其侄宇文護承繼大權。557年宇文護迫西魏恭帝禪讓,西魏滅亡。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為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長安。

    至此,波瀾壯闊的東魏、西魏的歷史結束,北中國進入波濤起伏的北齊、北周雙雄并立時代。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南充市| 遵化市| 开阳县| 五寨县| 商水县| 当雄县| 舟山市| 申扎县| 西宁市| 尉氏县| 黑水县| 历史| 静乐县| 怀柔区| 闵行区| 芜湖市| 竹溪县| 咸丰县| 滨州市| 阳江市| 高唐县| 东辽县| 育儿| 延庆县| 广汉市| 茶陵县| 崇礼县| 乌恰县| 扶绥县| 绥化市| 邢台县| 盐津县| 昌邑市| 梅河口市| 宁武县| 安福县| 曲阳县| 兴宁市| 吉木萨尔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