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業和梅長卿都是沉默了少頃,而后梅長卿肅然開口勸阻道。
內府鷹揚,且不說本身就已經基本都數十年未經戰事,雖有操練,平時也有剿匪之類的調動。
但這些不過小打小鬧而已,安享太平數十年之久,內府鷹揚府軍九成都沒有見過血,沒有經歷過正經的廝殺,不過是些操練時間長些的‘新卒’罷了。
而且鷹揚府軍各府十營,本就互不同屬,且再有各地勛貴和世家的影響在內,其中大小派系林立,平時私下有所爭斗尚可,可一旦強行擰在一起成軍,必然會使得很多矛盾,進一步激化,行如散沙。
更何況這次還是有內外諸府的鷹揚府軍匯成一軍,矛盾和沖突,也必然會更多很多。
加之朝中和四王而今的微妙關系,即便雍王府不橫加阻攔,但雍合府軍的將士們,心中會做何感想,出征在外是否出工出力,卻并不受控制。
從最實際的來說,這個出征統將的人選,就不是那么容易敲定的。
以朝中或內府鷹揚府軍將領擔任,若派于雍合府軍攻堅,難免會被雍合府軍上下以為是針對,是消耗他們去送死。
反之亦然。
而灑朝之兵,這數十年間,戰斗其實一直未曾停歇,不能說個個都是精銳,但沙場老卒,百戰精銳,起碼占據灑軍四到六成。
以如此一支內部極難統一心思和聲音的溱軍,去應對身經百戰洗禮出來的灑軍,可看不到什么獲勝的希望。
而此戰,大溱是可勝不可敗,甚至是必須求以速勝,以睥睨之態,成橫掃之勢予以灑軍沉痛打擊,才能起到應有之效果。
一旦稍顯疲軟,或是久攻不下,那就不僅是灑朝,凜朝也好,海西各族也好,有點兒實力的,都會對大溱這塊肥肉開始垂涎欲滴。
第一次可能是看看,第二次是來聞聞味,可第三次第四次,嘗到了香味后,有的不會是滿足,而是更加不可遏制的貪婪。
所以,他對師父蒙鏊,迎頭予以律軍一次痛擊的做法十分贊同。
近日業已收到探報的凜朝,蠢蠢欲動之勢,隨之見消,南境溱、凜兩軍沖突、試探之舉銳減,凜軍甚至有大規模后撤之態。
都是源于蒙鏊在鎮北關外的這一戰,所展現出的決絕和狠辣。
北律中軍被破,受到打擊和震懾的,可并不止北律一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