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雍王來京又匆匆離去后,永寧城中也發生了大大小小不少令人瞠目結舌,茶余飯后不斷談論的軼事。
也讓的大溱朝中,許多人越發謹慎言行,對今上圣意,有些揣摩不定。
其中武陽侯秦業從一閑職,直接調入三司之一的大理寺,且一舉高任大理寺少卿之位,這讓得許多人都是百思難解,瞠目結舌。
當然,無論市井間還是朝堂上,對武陽侯的罵聲和鄙夷聲,也是因此不絕于耳。
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怯懦之輩,背信棄義之徒,忘了自己世為寧王府臣的忠義,轉而在此刻對泰和帝搖尾乞憐,媚上邀寵。
對此,武陽侯秦業,似是置若罔聞,自始至終未發一言,仍如往常一樣,深居簡出,每日侯府和大理寺衙署,兩點一線,不與任何人有額外的交集。
反倒是武陽侯世子秦旭,屢屢與人在城內城外打架斗毆,互相叫罵,京兆府衙都進了七八次。
但即便如此,無論是武陽侯秦業,還是其他殘余打架斗毆那些紈绔的各家長輩,卻是一直無一人出面,任由這些小輩,打個頭破血流,了不起派人往京兆府往家領人,便再無其他。
而除了武陽侯秦業,還有一新居高位,且備受矚目和議論的,便是新任兵部尚書梅長卿了。
梅長卿出身北江府,也是北四府人士,而且其原也是鎮北軍將領,甚至還是鎮北大將軍蒙鏊的女婿和弟子,曾經被天下人視為蒙鏊的接班人,于十二年前被調入京中。
其在此前只是京城兵部司,任一司郎中而已,且也是一貫并不顯眼,一年有大半年都告假在家,對本司職事并不上心,也基本被架空了去,整個兵部司反以其下員外郎為首。
誰曾想,十年蜇伏一鳴驚人,這梅長卿直接一躍數級,直接成為了兵部首官。
且大改往日態度,自上任之初便展示出了自己鐵血強硬的手腕,大整兵部風氣,很快將整個兵部大小官吏,盡皆懾服,掌控在手。
這也讓得一眾大溱朝臣和京城百姓,再度想起這位十數年前的北地驍將。
雖是沒人再見那桿九寒梅花槍的鋒銳,卻也再無人敢于輕視這位新任兵部尚書。
而且在其掌握兵部之后,很快便有一部分近年來從北四府和鎮北軍調入京中的將校、勛貴等,向其身邊靠攏。
大溱朝堂上,儼然一股嶄新的勢力,正處于崛起之中。
對此,除了裴淵小有動作之外,朝中己方勢力,大多皆選擇暫時視而不見,避其鋒芒。
很多人都在等,等北地之戰結束,等寧王府最終的選擇和結果,更是在等泰和帝應旻明確的態度。
這些都尚未落定,他們便誰也不去當這個出頭的椽子。
都是朝中聽風弄潮的好手,多數人都知道眼下這朝局中,他們不需要有太多的聲音,聽清泰和帝的聲音,才是主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