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鐵壁囚籠鎖大江-《春秋小領主》
第(3/3)頁
張趯搖頭回答:“我動心不動心無關緊要,這里面對楚國,必須要一位大貴族才能守得住這片飛地,而且這位大貴族還必須智勇兼備,才能在楚國的狂攻下存活下來。
我自認:張氏實力并不雄厚。而且我的才能也不足以一邊治理本地,一邊整軍備武應付楚人日夜不斷騷擾——楚國人隨隨便便就能組織起兩三個軍的兵力,想想他們龐大的軍隊我就頭皮發麻。
更重要的是,這地方的領主還要在國內有雄厚的人脈,才能在危急時刻召喚到援軍,否則,如果國內救援稍遲,即使這片土地再肥沃,對領主來說就是一個火坑——而這也正是元帥想要三荀之一駐守本地的原因。”
中行吳聽了張趯的話,仰臉朝天思索一下。
張趯的話,雖然反復在說這擔子沉重,但同時也在表明,能擔當起這副責任的人,在晉國那都屬于人才級別的。
張趯的講話無形中抬高了留守人員的形象,中行吳沉吟著,自言自語:“從蔡國采集來的石塊大約能在一個月后運到,據說蔡國已經發現了石灰礦,齊策已經開始燒窯,如果有了足夠的石塊與石灰供應,我大概能在邊境地區整修一串城堡……
這里冊封的小貴族,如果有足夠的征稅額度,我大概能有足夠的經費,讓屬下的小武士都把自己家修建成堅固的城堡,然后……”
“光是城堡不夠,應該修建‘碉樓’,無數的、向森林般茂密的碉樓”,趙武突然插話。
中行吳呀了一聲,他眼珠無神地轉動,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隨口問了一句:“元帥那里比賽完了?誰勝了?……‘碉樓’是什么東西?”
碉樓是什么?想當年成吉思汗的大軍被譽為“上帝之鞭”、“兩條腿的人形蝗蟲”,他們所向無敵,把一個又一個文明毀滅,把一個又一個民族滅種,他們吃光了一切能吃的食物,才想著向下一個目標前進。所以,他們走過的地方,身后留下一片荒漠——文明上與地理上的雙重荒漠,但他們的百萬大軍,唯獨在青藏高原前碰了壁,就是因為藏地人為了抵御蒙古蝗蟲的入侵,在邊境地區把碉樓修建的比森林還茂密。
“碉樓是一種建筑,這是一種民居,它的形狀像一截煙囪,圓圓的,直上直下,最高的有三層,或者五層。這碉樓或者還附帶一個院子,但院落不會大,因為太大了,防守不過來。
一般來說,碉樓的塔式煙囪,底層是用來做牲口棚,二層以上才開始住人,小院則蓄養家畜,或者儲存柴草。人住在二樓這么高的半空中,可以隔絕潮氣,另外,碉樓屋頂則是一個個敞開的天井,平常可以用來晾衣服,或者曬干菜,如果到了戰事,天井部分則是弓箭手守衛的哨所。”
中行吳咂了咂嘴:“這似乎是改良版的烽火臺,你說他像煙囪,是不是也可以在屋頂天臺,點燃烽火?”
少頃,張趯插嘴:“確實像改良版的烽火臺,只不過烽火臺是壘土而成,你全部改成石梁;烽火臺是實心的土墩,如果現在全改成用石頭堆砌而成,那么,臺子底下的空間,確實可以利用。”
趙武笑嘻嘻地回答:“點燃烽火倒是其次的功能,如果這種碉樓都用厚重的石梁建造而成,底下的墻壁無法搗毀的話,那么天井頂上只要一名弓手守衛,對方至少要付出三兩人的死亡才能摧毀這個碉樓?
如果大家住的都是這種碉樓,那么這片碉樓群就令人望而生畏,如果敵人一座座碉樓攻擊下去,需要填上多少人命,才能推平這些建筑群?尤其令人頭疼的是時間,如果敵軍的攻擊在這邊碉樓群延誤許久,那么我們后方就可以隨時調集援軍。”
中行吳摸著下巴,思考著:“如果長久圍困,那么碉樓里頭的人怎么喝水?……不對,既然碉樓擁有一個院落,那完全可以把牲口群移到院落里,碉樓底層的屋子則直接挖一口水井。如此,碉樓里生活居住一家人,一層是井水,二層可以儲存糧食,三層主人,屋頂晾曬糧食——水糧都不缺,根本不怕敵人長久圍困。”
趙武用力點頭:“沒錯,如果在我們前線修一道碉樓群,讓碉樓群后方成為大家耕作的農田,那么就根本不怕楚國人突然襲擊。”
中行吳猶豫了下,又問:“如果花費大力氣,沿前線都布滿碉樓群,,且不說花錢多少,關鍵是:這樣需要多少人馬守衛?”
趙武嘿嘿一笑:“為將者,除了武藝嫻熟之外,還需要了解自己的士兵,更需要了解山川地理、地形地貌……”
有趙武這句話就行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克拉玛依市|
阿坝|
江源县|
永登县|
武平县|
白河县|
禹城市|
承德县|
濉溪县|
广德县|
乳山市|
策勒县|
沽源县|
榆社县|
桐庐县|
五河县|
岑巩县|
白朗县|
通渭县|
合川市|
安远县|
靖宇县|
抚顺县|
池州市|
彰化市|
巧家县|
合山市|
诏安县|
通州市|
扎鲁特旗|
若羌县|
台东县|
会理县|
南城县|
望谟县|
沽源县|
山东省|
昌江|
平原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