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一直以來,楚姬說的完全是鳥語,她用一副不懂晉國語言的姿態陪伴趙武日日夜夜。趙武因為她不懂晉國語言,所以在商討軍情的時候從沒有回避楚姬,因此楚姬的開口,倒讓趙武出了一身冷汗。 不過,轉念一想,趙武又啞然失笑了:這是晉國軍營,周圍的都是晉國人,楚姬即使是間諜一類的角色,她怎么傳遞情報,晉國士兵會聽從她楚國語言的吩咐嗎? 再者說,春秋時代的語言,其實沒有那么復雜,繼趙武之后百余年出現的《論語》,總共十五萬余字(15919字),卻只用了一千三百多個字詞(用字量:1344個),就書寫而成如此的長篇巨著——所以,這年頭,能熟練掌握一千三百多個字,就已經是類似孔子那樣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至圣先師”了。 趙武自己有過荒山學藝的經歷,在這個單音節時代,一詞多義,詞匯量貧乏,真要有心,學會一種語言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對于現代有過學習外語經驗的人,一天背十個單詞并不感覺吃力,只要有心,一百天之內學會一門外國語言,簡直像喝涼水一樣簡單——趙武本身自己經歷過這事。 想起當初在戰船上,楚姬充滿柔情蜜意的吟唱《越人歌》,趙武也就放棄追究的念頭。 人世間有愛,任何艱險與困難都不足為懼。 只要楚姬一心想與趙武溝通,學會晉語對她來說不是障礙。 想通了這一切,趙武臉上顯得波瀾不驚,但他心里充滿柔情蜜意,臉上表情淡淡地擺了擺手,吩咐說:“今天我們的援兵到了,隨便慶賀一下雙方會師吧,吩咐軍中擺出酒宴。” 趙武其實不是一個追求享受的人,想當初趙氏重新恢復家族名聲,幼小的趙武謹小慎微,誰都不敢得罪,他哪里有追求享受的時間。但趙武身上帶著一些現代人的習性,總是讓春秋人感覺到格格不入,對于這個時代來說,趙武很有點逆流而上的姿態——無論真實的歷史與現在的歷史。 基于現代人的習性,趙武對居住狀況,以及飲食衛生的追求,在春秋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于是,趙氏在列國間都有一種奢華無度的稱號……趙氏使用的餐具最精美,趙氏煮菜時摻雜的香料最繁雜,趙氏就餐前很多儀式非常古怪……子產與向戎原先不是趙武體系內的人,他們以往聽孫林父以及魯國的公孫、叔孫豹談論起在趙府宴飲的經歷,語氣中充滿炫耀,可惜這兩人沒有親身經歷過,不好給予評價,這次他們終于見到了全套的趙氏奢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