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郁悶的霍城守-《春秋小領主》
第(3/3)頁
晉國是軍國主義國家,軍國主義國家的老百姓刻板到令人發指,他們能一絲不茍的執行上面的命令,但如果上面沒有命令,他們就不知所措了,比如,今年上面沒有發布征稅得命令,結果,大多數官員都感到:生活失去了目標。
霍城守霍達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這幾天老是坐到城頭曬太陽,天天在心里祈求:“神啊,給我一個指令吧,哪怕是隨便一個指令,也好過這樣無所事事的日子。”
也許是霍達感動了上蒼,他的祈禱見效了——遠處地平線上出現一幅旗幟,緊接著,更多的旗幟露了出來,再下來,士兵冒出了頭顱、肩膀、四肢……那是一支車隊。
霍達瞇著眼睛看了一會兒,興奮的跳了起來:“都起來,有活干了,上面派人來了……神啊,感謝你答應我的祈求,我終于得到指令了。”
遠處的車隊漸漸走近,旗面上的字清晰可見——紅底黑字“趙”。
只是,那面旗幟光禿禿的,沒有貴族相應的裝飾物。
這是趙氏家主的旗幟——沒錯,霍達認得。
不同于這時代其他領主,趙武不喜歡用羽毛和獵物的尾巴來裝飾旗幟。他打出的旗幟是純正的一塊紅布,上面用黑色的墨汁描繪出趙氏圖騰,然后簡單的寫上一個“趙”字——圖騰由“葉公好龍”的那位葉公親自手繪;字是趙武寫的,寫得不好,但這種楷書字體,滿世界獨一份。
這種樸素的旗幟,在趙武剛剛上位的時候家臣們還很贊賞不絕,認為趙武這種做法符合趙氏低調的一貫作風。但當趙武登上卿位后,家臣們又覺得這面旗幟過于簡單了,他們曾提議更換旗幟,卻受到趙武的強烈抵制,他說:“知道其他人為啥非要用羽毛與野獸尾巴裝飾旗面嗎?他們的旗幟是用葛麻制作的,這種旗幟上無法繡字,也無法寫字(葛麻滲透性比較強,寫的字容易字體擴散、變形)。
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的旗幟是棉布制作的,從來,‘技術等于美’,我們的技術遠遠超于其他家族,所以我們的旗幟無論多么樸素,在美觀上也要遠遠超越其他家族……再說,我這不是等于‘廣告’么,我在為咱家族的織布業做廣告,讓別人都知道咱家的布好,要遠遠超越齊國……”
趙武這是強詞奪理,用羽毛和獸尾裝飾的旗幟,在中國漢語中叫做“旌夏”,這才是漢語“旗幟”的本初意義——當然,這也是原始社會留下的“氏族狩獵”痕跡……
趙氏的家臣終究沒有說過自己的家主,因為打什么旗號屬于家主的權利,因此趙武這面旗幟就被保留下來,成了趙氏的經典標志——霍達一看那面光禿禿、什么裝飾也沒有的旌旗出現,立刻知道:宗主又出巡了。
封建責任中,領主下面的小封臣有接待家主的義務。霍達三年前成了趙氏的封臣,在霍城有了一塊不大不小土地,見到家主出巡,他一邊派人回家通知家里準備飯菜……以及禮品,一邊叫上另外幾個武士,同時組織城衛士兵,列隊迎接領主。
陪趙武出游的是趙氏第一家臣(家老、伯卿)齊策、本家武士統領(稱“教官”)師偃……這倆人霍達都認識,此外,師偃車上還有一個小童子,見到霍達過來打招呼,師偃指著車上的小童子招呼:“霍城守,見一見少主‘成’。”
霍達趕緊行禮,并依次向隨行的武士們打招呼,一圈招呼下來,他重新回到了趙武的馬車前,說:“主,家中已經備好了飯菜,我來領路,請主隨我來。”
趙武隨口問:“你們很清閑嗎?”
霍達郁悶的回答:“是啊,自從五年前,主揮軍報復了大戎、小戎,霍城以北已經成了咱家的領地,霍城作為‘軍城(軍事堡壘)’就徹底閑置了,從此再無一人敢來騷擾農夫,我等五年沒有戰斗還要天天戎守,這日子還怎么過啊!哦,也唯有打球的時候能夠出一身汗,其他時候,只能曬太陽了。”
齊策插話:“霍城現在還安排五百駐軍,確實多了點,不如調往太原,或者通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雄县|
柳江县|
咸阳市|
莱阳市|
资阳市|
翼城县|
鄂托克前旗|
福贡县|
嵊州市|
潜山县|
蒙山县|
卢龙县|
永泰县|
泸溪县|
弥渡县|
沙雅县|
左权县|
尉氏县|
扎囊县|
休宁县|
临城县|
大兴区|
永昌县|
钦州市|
自治县|
平定县|
河曲县|
宜兰县|
榆中县|
湟源县|
濮阳县|
加查县|
长沙市|
登封市|
永寿县|
兴和县|
木里|
西乡县|
桑日县|
新竹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