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沙海 第五十一章:逃生-《棺山秘錄》
第(1/3)頁
巨棺中放置著大量的隨葬品,多以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琥珀、珍珠等貴重材料制作而成。有乘龍金夸帶、鏨花金針筒,有鎏金銀霞冠、鏤花金荷包,其中的任意一件單獨出手就能引起古玩市場不小的轟動。
銀絲包裹的尸體頭下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格殮衣,腳穿金花銀靴,胸佩琥珀瓔珞,手握琥珀握手,最奇怪的還是臉上的蜥面具,是以金鍛造而成,兩緣已和尸臉融為一體,就像是自己長出來般極為契合。
我不了解這些奇怪的入葬習俗,也并不知曉這墓主人究竟是牧民們口中所稱的金毗羅神還是帝王貴胄,但這映入眼簾的金碧輝煌徹底將我震撼住。
楊教授作為內蒙人,自然在茫茫草原下倒翻過不少的墓,我便向他打聽起內蒙是否有戴面具入葬的習俗。
楊教授托了托眼睛望著面前這琳瑯滿目的陪葬品些許愣神,他的表情已經告訴了我就連他這個被奉為“祖師爺”的邊塞漢子也沒見過隨葬品數量如此眾多的古墓。
強子吞云吐霧猛吸了幾口煙,這煙氣竄入楊教授鼻子引起了他一陣干咳,這才使得他回過神來答了我的話。
楊教授說以器具遮面的獨特入葬方式很可能是源于早期的契丹人,自古以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打魚狩獵、衣食住行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人們對自然產生敬畏,因此契丹人產生了獨特的喪葬習俗——樹葬。
樹葬指的是人死后并不馬上埋葬,而是將尸體放在樹上任自然風化,等尸體風干后把尸骨重新撿起縫上銀絲殮衣入葬。所謂的銀絲殮衣有點類似漢墓中的金縷玉衣,只有權貴族氏才能享受,由于契丹人對巫文化極其崇拜,所以還需在特定時間進行祭祀活動,而頭戴面具則能讓死者看起來更加威嚴。
后來契丹建國,隨著契丹的鐵蹄踏進中原大地,他們開始將本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喪葬習俗也逐漸融合了中原的元素,以致衍變成了建造出大型墓室的土葬方式,但樹葬的遮面風俗也被延續下來。
“那就說明契丹人已經開始崇拜金毗羅神,不然也不可能帶著蜥頭面具,看來金毗羅文明的存在時間還得往前捋。”聽楊教授解釋一番,我推測到。
由于時間太長,面具已經和尸體融為一體,我們并不能生撬硬鑿將其打開看看這下面到底是不是人類頭骨,只能等出去后及時和組織取得聯絡,將這重大發現做匯報。
雖然里頭有著不少的葬器,但我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老佟考察并不是倒斗,況且已經收了他的兩萬美子,盜亦有道這不義之財自然是不能取的,我建議還是想辦法將棺蓋闔上,讓國家出面接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志丹县|
游戏|
北川|
岑溪市|
柳河县|
冕宁县|
乳源|
沙河市|
清流县|
原阳县|
黔江区|
澄城县|
榆树市|
崇义县|
井冈山市|
衡阳市|
长垣县|
石渠县|
波密县|
普安县|
呈贡县|
上栗县|
南汇区|
光泽县|
敖汉旗|
长岭县|
天水市|
威信县|
丰县|
开阳县|
永和县|
扎赉特旗|
湖南省|
商都县|
永兴县|
巩留县|
万安县|
思茅市|
通道|
馆陶县|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