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直播了個寂寞。 十幾分鐘后,這是所有網友們的共同心聲。 因為車間內機械臂的速度和全息影像的速度讓所有應接不暇……。 嗯,用這個詞也不對,因為在他們眼中,機械臂就是群魔亂舞,上一個動作還沒看完,一個元器件就組裝完成了。 對于直播間網友們的吐槽,陳諾也沒有辦法。 青鸞號太大了,直播也只能看到部分的地方,全息影像又太小了。 “這架飛船整體長76米,寬28.8米,青鸞號搭配兩臺星芒離子發動機和數十臺小型的飛行姿態推進器,星芒離子發動機的功率為100kw/32.4n,青鸞號整體推力為351噸,有效載重147噸。” “青鸞號,包含指揮室、武器室、能源室、休息區、健身區、后勤艙……等等合計22個功能艙,” “指揮室前面一塊巨大的玻璃觀察船,坐在艦長座椅上看風景絕對能將體驗感最大化……” 看著正在搭建的龍骨部分,陳諾開始講述青鸞號的配置。 陳諾介紹著,網友們聽著很是稀奇,同時也產生了太多的疑問。 “陳教授介紹的推力數據是不是少了個零呀,推力才這么點能推得動這么大尺寸的飛船嗎?” “這么點?你好大口氣,這是粒子發動機,離子發動機最好的是白屋100kw/5.4n,陳教授這個已經是現在最好的6倍了,知不知道現在航空器上的離子推進器的推力也只有幾牛的推力,跟陳教授這個比,就是個垃圾。” “外行了不是,想要達到351噸的推力,至少需要10000mw,這個能量輸出,即便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也需要很大的裝置, 可你看看青鸞號除了能源室,還有21個艙室,就知道可控核聚變一定是突破了小型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靠,上次在月球上挖‘土特產’的動力裝甲會不會就是小型核聚……,不對,應該是聚變電池,國內在核聚變領域走的太遠了……” ……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陳諾介紹的情況在懂行的人眼中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就是這個道理了。 “現在正在組裝的就是人造重力系統的磁力轉換裝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