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就是你們組裝出來的墨子號量子計算機?” 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眼中滿是詫異、古怪。 墨子號,是量子計算機攻關小組在開始組裝時從數個名字中選擇的。 也征求過陳諾的意見,但當時他在搞黎曼猜想,便讓他們自行協商,于是就有了墨子號! 墨子,是歷史上第一位創立了以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相比,世人尊稱為“科圣”。 而量子計算機就涉及到了數學、物理量子力學、光學等學科,叫墨子也算是咱們文化底蘊的自信。 “陳教授,墨子號丑是丑了點,但目前階段追求的是實用性,等應付了對方的量子入侵之后,咱們再優化量子存儲和量子芯片。” 量子計算機技術攻關小組的組長裴廣濟院士臉色有些尷尬,這臺量子計算機樣子的確是丑了點。 陳諾也沒有糾結,量子計算機的相關技術雖然是他搞定的,但并沒有見過技術搞定后的實物,他唯一參考對象就是華清的那臺固定的、波色取樣作用的量子計算機了。 墨子號量子計算機和華清的那臺固定算法的量子計算機一樣,都足足占地有近百平方,但這臺比那臺復雜太多了。 從存放條件看,華清的那臺量子計算機放在了絕對零度的玻璃容器內,而這臺則是直接放在了車間之中。 這一場景若是被其他量子計算機的機構看到估計又要跳出來叫囂了。 而兩者的運算力看,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華清的量子計算機只有幾個量子比特,而眼前的這臺足足有1000量子比特。 “陳教授,咱們時間緊,任務重,量子存儲技術和量子芯片的制造還只是摸索,但我們做了研發規劃?!? 說到這里,裴廣濟院士拿出一份資料遞給陳諾,標題就是量子計算機的規劃。 陳諾拿著大致翻看了一下,3個月內完成量子芯片的優化工作,6個月內體積縮小一半……三年內完成個人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工作。 看著規劃書,陳諾暗自點頭,理論是完善的,就看怎么將理論變成現實了,這個過程的因素很多。 從0到1很難,但從1到100那就簡單太多了。 而且這個個人量子計算機的時間,不一定只是研發,還要包括整個計算機行業的調整,更新、換代等等。 否則貿然上市,只能換來一定的雞毛。 “陳教授,怎么樣?” 就在陳諾思索規劃的時候,林總的聲音從實驗室門口響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