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每當晚上陳諾進入書房之后,整座四合院都安靜無比。 包括周邊五十米范圍的其他四合院都得到了通知。 受得了你就受,受不了那就搬走。 敢鬧事,直接抓緊去,管你是什么后臺,就是這么霸道。 書房內,陳諾拿著論文快速的翻動著。 一直到十一二點的時候,陳諾才放下了近百頁厚的論文,說是論文也不合適,因為這是一份核聚變科普的資料。 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后,陳諾閉著眼睛開始在腦海中整理資料。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輕的原子,在超高溫超高壓條件下,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科學家們根據技術的易難程度和核污染輕重程度,將核聚變分為三代,一代是氘氚聚變和氘氘聚變,二代氘和氦3,三代氦3跟氦3反應。 氘在地球的含量很多,預估有10萬億噸,但考慮到氘的反應截面和韌致輻射問題,隨著溫度的增加,很難做到輸入大于輸出。 氚在自然界的存量大概只有五六公斤,量雖然少,但我們可以從核反應制得,用中子轟擊鋰-6可產生氚,且鋰-6在自然界中的存量也能維持千年之久。 雖然氘氚都有很多,但在核聚變的過程中產生中子,依舊會產生污染,一旦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而三代中的氦3跟氦3反應則不會產生中子,即便泄漏問題也不大。 那么問題又來了,氦3地球上存量極少,但月球上極多,多的能將人類給熬的滅絕了都用不完。 只有完成第一代可控核聚變,人類才能從大量從月球上弄氦3下來,才能徹底的解決地球的能源危機問題。 “所以說三代核聚變才是最終的目標?” 整理完了核聚變的內容后,陳諾自語了一句,又開始整理如何實現核聚變的可控技術。 但可控核聚變談何容易,可控倒是可控,可惜無法持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