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曈想了半天,也想不到那天有什么特別的,只能搖搖頭,說想不出來。 鈄老師:“你那天的眼睛應該不會一直是變色狀態吧?能不能知道大概是什么時候變的色?或者你發現變色的時候,正在做什么?如果真的有提示,也不一定那么明顯,有可能你忽略掉的,就是最有用的。” 鈄老師說得很有道理,林曈努力回想起那天發生的一切。 “那天我沒有做別的事,只去了美術館看畫。出門的時候還照過鏡子,眼睛是正常的。那天是農歷的四月十八,是我母親的生日,那個美術館剛好有我母親的一幅畫,我過去看畫來著。” 鈄老師:“那你是在美術館里發現自己眼睛變色的?” 林曈一邊努力回想著,一邊說道: “是的,我在看畫的時候,旁邊有個小孩在說我的眼睛是藍色的。我才意識到,我的眼睛又變色了,就趕緊查看了眼睛,那個淺藍色和去魚人島那天的眼睛一模一樣。我有些慌亂,沒心思看畫了,就離開準備回家。誰知道剛踏出美術館大門,就來到了這個世界。這就是那天的全部過程。” 鈄老師:“你被小孩提醒的時候,是正在看你母親的作品嗎?當天還有沒有看其他的作品?” 林曈肯定地回答道:“沒有,我對這些不太感興趣。那幅畫的位置我很熟悉,直接過去那里的,沒有去看別的作品。” 江郁川:“你描述一下你母親的畫,是畫的什么。” 那幅畫他看了幾年,再熟悉不過了。林曈直接掏出手機,翻開相冊,說:“我手機里有保存,吶,這張。” 江郁川接過林曈的手機,其他人也圍了過來。 只見畫上畫的是一個抱著一株綠植的小女孩的背影,她的眼前是滿目瘡痍,堆滿垃圾的未來城市。畫面的色彩對比強烈,一眼看到,就能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林曈沒有拍到畫的名字,他補充道: “這幅畫的名字,叫《生命之樹》。” 剛說完,林曈自己也立刻意識到了:這幅畫,就是提示。 眾人趕緊把這幅畫仔仔細細研究一番,除了知道這是在諷刺人類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呼吁保護環境,別的也看不出來什么了。 如果帶入巨樹王國是未來地球的理解,那畫中的小女孩面前堆滿垃圾的未來城市,就是指的未來地球的樣子。但這已經早已被江郁川分析過了。 婁玉堂:“這幅畫為什么叫《生命之樹》?這畫上除了那盆多肉,也沒有什么樹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