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直接把消息讓人送給公孫涵。之后又繼續開始工作了,當消息傳到了沓氏以后,公孫涵立即開拔大批量的樓船和商船帶上各種大批食鹽,藥物和戰馬,兵器,皮革等各類軍需用品就往徐州運過去準備狠狠賺一筆。 公孫涵現在的座駕是一個六米寬,四十米的大船,與漢代樓船相比,它更巨大,而且前頭更是尖尖的,能過有效的切開海水,主帆有三十米,一米粗,上面承載著將近八百人,它的速度更快,而且它能承受的風力更強,在海面上更加穩定。 普通的樓船如果不定時上岸進行修補,幾個月就會散架。而它不一樣,一條貫穿整條船的龍骨保證了船只的結構穩定。它的續航能力更強,按理說這個時代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船的。 它又是怎么出現在大漢的海洋上的呢,原因很簡單,公孫路在宋朝那里弄到的,別看大宋很慫,跟誰打都一副兒子的樣子,可你不得不承認大宋的水運十分發達,江南的水上貿易無比繁榮,基本就漕運的利潤就占了大宋整個國家收入的一小半。各種的船舶業發展也迅猛無。 ,公孫路讓人在山下呢找來了各種有關制船的書籍,現在公孫涵的座駕就是來自于宋朝的大福船的設計。 公孫涵很滿意這所座駕,“坤桃,你說,憑此座駕能殺那海中巨獸嘛?” 老漢此刻現在船頭對著身邊的年輕人問道,那人的字倒是頗為文雅,有股子詩意,只是他這個人的長相頗為粗豪,一米八的大個子,眼鏡似銅鈴大,一嘴的絡腮胡子。 他叫凌操,吳郡余杭人,本事不凡,年少時頗有俠氣,武藝高強,后來天下大亂,為了補貼家用,他帶著幼子來到廣陵販賣家鄉余杭的特產,后來父子兩人在江上碰上賊寇,他雖然武藝過人,殺退賊人,但自己乘坐的船也被賊人弄壞,當他正準備棄船的時候遇到了公孫涵,公孫涵覺得他武藝過人,水性也好,就問他愿不愿意加入遼東軍水師。 凌操也知道現在天下大亂,生存不易,參加官軍也是一條路子,也就帶著兒子一起加入了遼東軍,如今他基本上以及憑借著自己的武藝和功勛,成為和遼東海軍的中流砥柱。凌操恭敬的上前拜道“都督,憑借主公所賜巨船,定能獵殺那巨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