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教會公孫函這些在漢朝如同外掛一般的指南針的使用方式后,公孫路就沒有理會這老漢如獲得至寶的灼熱眼神。公孫路就開始談起了海洋開發(fā)的計劃。 第一項并不是建造新樓船和招募人手,而是建立鹽場。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就曾經煮海制鹽,富甲一方,可這樣制取的食鹽通體呈暗褐色半透明狀,雜質多,成本高。而公孫路準備的制鹽方法是靠曬,也就是曬研法。 將海水趕到鹽池,靠陽光和風吹來提取鹵水和粗鹽結晶,如果還嫌不夠純度,再對粗鹽加水重新進行蒸餾,進一步剔除雜質,到了這就有了顏色雪白,但光澤有些暗澤的海鹽了,這種制鹽方法即使到了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種花家的許多沿海的某些地區(qū)也仍然在繼續(xù)使用。 憑借這份可以說是暴利的制鹽業(yè),再招收兵丁并建造海船。 聽到這里,原本興致勃勃的公孫函臉色一下子變得嚴肅,并不是生氣,而是有些緊張,毫無疑問,在公孫路的設想下,未來海軍的體量將會是巨大了,它的存在不在只是什么軍什么營的說法了。而是徹底的將軍隊區(qū)分為陸軍和海軍的存在。 而且海軍掌控鹽利,可以說是又有人又有錢。在明清時代,這樣的軍隊的領頭人被稱為封疆大吏。自己雖然半生戎嗎,可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些,自己有這個能力嗎?隨著公孫路慢慢描述的第一步,老漢就有些不太自信了。 第二步就是尋找日本島,并尋找優(yōu)異的地點建立據點和港口,掠奪人口和奴隸,要知道這時候的日本,不對,應該是倭島。上面的金礦和銀礦可是全世界聞名的,只要開發(fā)的好,公孫路覺得自己以后都不會缺錢了,而且通過在倭島建立據地還有一份好處,那就是可以提高遼東海軍的遠航潛力。 第三步就是正式進行海洋貿易,整個大漢南邊的海岸線都可以作為商貿對象。 計劃說完以后,公孫函沒有說一句反對的話,只是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在地,鄭重一記拜禮說道:“蒙主公不棄,末將愿以此殘軀,哪怕披肝瀝膽,葬身大海也要為主公開出萬里海疆!”。 看著夕陽下那有些斑白卻又充滿活力奔跑的背影,公孫路感嘆一聲:“真有精神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