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到二十分鐘。 準確的說,只用了十八分鐘。 無人機就降落在這個保密的機場。 當地勤把無人機拖進機庫后,唐銳就打電話給劉主任。 “在無人機彈倉里,掛著一個行李箱……對,把行李箱打開,那臺設備不要動,把那兩個黑色貼片拿出來……對對對,然后把這兩個貼片,貼在試飛員的太陽穴上,再把行李箱掛到殲-18的彈倉里……不用,掛上去就行,其他的都不需要。” 電話打完。 那邊的劉主任,已經按照唐銳的要求,把兩個貼片交給了飛行員,讓他貼在太陽穴上。 這兩個貼片都非常薄。 并不影響飛行員戴頭盔,貼上基本沒啥感覺。 “唐總這是要做什么?” “不知道,我也沒問題,應該是要采集飛行員在飛行時的身體數據吧。” “差不多,那兩個貼片是傳感器,關鍵是彈倉內的主機。” “別管了,幫忙就行了,問那么多干啥。” “也對。” 殲-18在兩人聊天的時候,緩緩起飛。 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測試,殲-18的各項性能都很好,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所以這段時間的試飛。 不再是簡單的起飛降落、爬升減速,而是開始真正的做起了各種機動動作,甚至進行失速尾旋的改出測試。 唐銳不知道殲-18是怎么進行試飛的,他也不在乎。 東西送過去之后,他就離開實驗室。 來到了山體內的總裝車間。 這是一個巨大的內部空間,雖然不是很高,地面到穹頂的邊緣的高度只有22米。 但這里很寬敞,很大。 安-225停進來,都會覺得空曠,剩余的空間甚至還可以放十架八架運輸機。 現在這里已經被紅蓮改造成總裝車間。 唐銳來到這里后。八1中文網 就看到另一頭的出口處,一架前掠翼戰斗機,被機器人拖車給拖了進來。 這架戰斗機,就是沈霍伊當年搞的前掠翼驗證機,里面的所有配置,都是當時最先進的。 可惜。 對于現在來說,除了電線,其它的都過時了。 呃……電線好像也過時了。 但這不重要。 “紅蓮,把它拆了,只保留起落架和輪胎。” “沒問題,三個小時內紅蓮就能完成任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