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十八日的夜晚,春節即將要到來的前夕,江城卻處于一種緊張的氣氛之中,雖然他本人并不緊張。這個春節和往年不太一樣,大概是他十九年來唯一沒有在華夏度過的一次吧。 翹首以盼的眾多科研者終于是等到了全球會議的召開,會議的主角江城在晚上七點抵達天文總院,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后,大家被告知八點正式開始。 這次總體的規格很高,但不能簡單的以規格來判斷,按照科研界約定俗成的規則,g10無疑是最大的盛事,可以參加的高層領導來判別,全球天文研究會那可厲害太多了,畢竟是商討有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級別的事件。 兩個核心主題--探測器、類腦計劃。 江城從休閑裝換上了正式的服裝,從顧清婉的手里接過來那份文件,走出門,在寬闊的走廊中緩步前行,沒人知道這一刻,作為科研領袖的江城腦海里在想些什么。 也許他在想用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那些大國的高層。 又或者他什么也沒想,在看眼前的路。 外面是深夜,走到哪里都是一樣的天空,今天更清朗一些,夜間沒有那么多的云,繁星點綴著天空,整個天文院會議樓燈火通明。 耀眼如白晝。 在這樣的燈光之下,全球會議開始了。 來來往往共同步入這層樓的人,他們在科研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名氣,沒點成就也受不到官方的邀請。除了科研者以外,剩下的都是一些“高層人士”了,不用說也都了然。 可以這樣說,如果一架飛機試圖在此刻以自毀的方式沖進天文研究院的十四層樓,那么世界格局將會在幾秒鐘之內亂套,這就是今天這個場合的含金量。 江城作為壓軸人物,自然不可能最先出場,研究院官方早在前幾天就把場地安排妥當,現在只需要解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此次會議的結構是環形,中間留出一個大展臺,展臺上方是吊柱,四個巨大的屏幕鑲嵌在吊柱上,方便進行視頻的演繹。 環形階梯會議室有不同的國度分區,再往后的外圍位置,就是不以國度為單位來旁聽的科研者,江城自然隸屬華夏分區,由于這次會議倉促,鐘老和陳老都不能脫身,再加上他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 所以,華夏出面的最高領袖,就是江城,他的隨行人員是顧清婉還有一同在西北進行過研究的李鯉、萬興言幾人,都和類腦計劃有關系,官方人員自然不必詳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