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都人民大學的老教授,生物科技領域的專家,參與過量子計算機研究的學者。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他們匯聚生物科技院的會議室里,肅穆的氛圍中,江城站在前面,講述著自己關于類腦的想法。 在不斷的板書和概念講述之后,年僅七十的院長鐘老竟然在拿著一支筆做筆記! 和他有同樣行為的人不在少數(shù)。 因為江城已經代表了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最頂尖水平,有多少人慕名想聽他的課都沒有機會。 江城想集結眾人之智慧,將類腦量子計算機從想法到真實的可能,真真正正做出實物并且實驗成功的那一天,就代表著這條路是有可行性的。 更廣闊的意義在于,模擬大腦可以往各個方向擴展,不止局限于量子計算機。 會議室里拉著窗簾,但非常亮徹,“沙沙”的書寫聲響起來,有一種別樣的魅力。 大多數(shù)人都在思考,他提出的這個別出心裁的想法,有些人在江城講述后陷入短暫的失神,接受到沖擊后一下子渾身一顫,大腦開始處理他給予的信息。 有可能嗎? “我們現(xiàn)在需要一個可以連接人體后模擬大腦思維的記憶體······” 江城向學者們提出了很多問題,這是他想法里面幾個比較關鍵的地方。 “這種材料是存在于現(xiàn)世的,但怎么保證成型之后它能夠長盛不衰呢?和電子科技完全不同的就是,活性的概念?!? 陳昂提出了一個問題。 “我覺得除了活性,能架構導管選擇合適的思維宿主,這點也是難解決的。” “還有·······” 討論聲在會議室里此起彼伏,這里不愧是華夏最頂尖的學者聚集地,他們在了解江城的思維之后,迅速判斷出了幾個結構中最難的地方。 鐘老坐在椅子上,看著手中記的筆記,耳邊是眾科研學者的聲音,這一刻竟讓他有些激動,回頭看看后面這些人才,再看和他們嚴謹辯駁的江城。 這樣學術氣息濃郁的畫面,是科研者的天堂。 提出問題,共同解決。 第(1/3)頁